丁云+孫天罡
摘 要:學校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應用型人才,對現有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都要與時俱進加以創新。對藝術設計專業中城市公共藝術課程更是與社會環境的變化有密切聯系。為了使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更符合現代社會的現狀,學校要對傳統的授課內容、方式和評價標準進行有效的改革,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創作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作品。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城市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
城市公共藝術課程教授的內容是對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而城市公共空間指的是對公眾開放并任由公眾參觀評價的空間。學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教授學生環境藝術和景觀設計方面,而城市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為了學生創作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作品更加符合公眾的審美以及時代的要求,城市公共藝術課程要與時俱進。
一、簡述城市公共藝術課程
城市公共藝術課程整合了環境空間設計、空間導向設計、公共環境雕塑等多種門類,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同時,進行關于設計課題的實踐,結合實際城市環境進行訓練設計,正確認識“人—公共藝術—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系,并明確理解公共藝術與城市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設立正確的設計思想。
二、簡析城市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知識過于陳舊
如今是多媒體時代,而現有的城市公共藝術課程教材中,只有對單一陶瓷材質相關的藝術作品進行解析教授,同時,現代公共藝術多向公益性發展,而現有的教學知識中卻只側重它的景觀特質,對公共藝術未來的發展不夠關注,這使教學內容與時代特性嚴重脫軌[1]。
2.課堂時間安排比較混亂
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促使學生更好地從實踐教育中學習理論知識,但是在傳統教學課程安排時,對于課堂講授的課時安排遠多于實踐課時安排,這種安排不夠科學,導致教師不能有效地把握各教學環節,不能實現課程教育的真正目的。
3.對學生評價規則單一
在現有的實際教學體系當中,城市公共藝術課程包含課堂實踐和課堂討論兩個方面,課堂實踐是讓學生進行城市公共藝術作品的制作,課堂討論即是討論分析國內和國外各種比較優秀的作品,整體的教學環節安排得比較多。但是最終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并不對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都進行綜合評價,只是單一以憑學生最終作業和平時表現為標準進行評價,這種方式不夠科學。
三、針對城市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革
1.更新教學內容
城市公共藝術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的發展,已經催生出來很多更符合現代需求標準的新型藝術作品。比如巨型不銹鋼球,這種新型的作品設計,更應進入課程教材。通過對新型藝術作品的分析,使教授的內容更加多樣化且具有時代性,更加利于學生的創新。
2.改進授課方式
單純以課本方式的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對現代新型藝術作品的講解,所以在進行城市公共藝術教學的時候,要多利用幻燈片、視頻等方式更全方位地進行教學,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對學生設計方式的教學多加入設計制圖與CAD、計算機輔助設計、雕塑與裝置等新內容進行教授。教學安排要講課更精簡,練習更多樣,以提高學生的創作興趣和創新意識,更好地掌握公共藝術設計精髓。
3.多重標準評價課程
現行的單一性評價標準對學生的整體評價不夠公平,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將課程進行梳理,分為課堂表現、設計前期、設計過程、設計實施、設計文本這五大類,在每個環節都進行綜合考評,還是按照傳統的百分制進行匹配,每個環節都占20分進行評價,這對學生的整體評價更加公允,也更科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信心,進一步提高創作作品的質量[2]。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地提高,城市公共藝術將與城市景觀環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城市公共藝術課程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設計水平和創作能力,學校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進步的設計人才,也能帶給社會更多符合大眾審美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朱小軍.藝術設計專業城市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 2014(24):138.
[2]余小荔,王 霞.對研究生課程中公共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1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