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蘭??
摘 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興趣;多媒體教學;學法指導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往往只是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權,也就缺少學習的興趣。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學會尋求各種輔助教學媒體與歷史學科的最佳結合點來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使用優教通、班班通等網絡教育資源,制作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巧妙地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恰當地處理,制成課件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不但能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他們充分感知體驗,還能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快速有效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過去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就能對付一堂課,但是教學效果往往差強人意,而多媒體就能彌補教師授課時的不足,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學中還應注意不能忽視多媒體的輔助作用而完全依賴多媒體教學,甚至本末倒置地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比如說在制作課件時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一味追求效果,過多地使用視頻、圖片、動畫來展示教學內容,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結果可能弄巧成拙,“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要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優勢互補,相得益彰,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學習歷史的過程就是歷史記憶的過程,可歷史卻是記憶量最大的課程之一,厚厚幾本書,內容多,頭緒繁雜,除了興趣激發的學習積極性,若是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一味死記硬背也很難把握好,甚至可能產生畏難情緒而不利于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幫助學生學會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牢固準確地記憶歷史基本知識。
首先,老師應指導學生理清歷史知識的基本線索,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從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其次,老師應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在學習中靈活地運用,從而增強對歷史知識的記憶。
(一) 相似記憶法:把同一時間的同類歷史事件進行歸納記憶。比如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農奴制改革,都是發生在同一時期,都是統治者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二) 對比記憶法: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類歷史事件放在一起記憶。如兩次世界大戰的對比記憶,近代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對比記憶。
(三) 歸類記憶法:可把不同時間的同類事件歸納。比如: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歸類;也可以把同一時間的不同事件進行歸納,比如同一時期面對外國侵略進行的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歸類、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與中國太平天國運動歸類。
(四) 關鍵詞記憶法:抓住材料中的要點,緊扣關鍵詞,加以概括來記憶。比如《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可以濃縮為廣、廈、福、寧、上;還有俄國農奴制改革可以濃縮為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五) 順口溜記憶法:把一些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比較容易記憶。比如秦始皇的貢獻:秦滅六國大統一,始皇咸陽來登基,至高無上大權集。三公九卿行郡縣,貨幣圓形方孔錢,書同文度量衡,適應統一把權集;為了思想大控制,“焚書坑儒”有得失。抵御匈奴筑長城,開發南疆修靈渠。
(六) 互問互答記憶法:可以讓一個同學給其他同學講述歷史事件,或互相提問歷史知識,記憶效果比一個人自己記要好很多。
當然,記憶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口訣記憶法、歌謠記憶法、列表圖示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基于諸多的客觀因素,在初中時學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用來學習歷史,所以一定要學會巧學、巧記。
再次,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教會學生找準學習重點。
由于歷史學科課時較少,教學任務重,學習內容又很多,因此幫助學生明確重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應掌握的重點知識,列出本節課的學案,使學生在學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學習時能夠有的放矢。還有教學過程中必須教會學生找出關鍵詞,從而掌握確定重點知識的方法,比如說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領先”、“標志”、“開端”、“序幕”等字眼的內容,還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等相關的內容。
最后在平時的講課過程中要加強解題思路指導,注意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
當今中考非常注重考查能力,因此平常就應訓練學生解答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論述題等題型的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
比如選擇題,要在題干中找出名稱類關鍵詞如鴉片戰爭、紅軍長征等;或數字類關鍵詞,如2100萬元、2億兩等;或時間類關鍵詞,如1978年、1840年等;或具有唯一性的特指詞匯,如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等。
比如材料解析題,應指導學生先認真閱讀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或關鍵詞,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等,接著根據題目提出的問題并結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認真作答。
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還要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 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