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盛
摘 要: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要求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改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思維,研究其對策,優化育人生態、提高教師素質、強化校內管理,加強學生心理矯正,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開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高職學生特點;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創新互動機制、創新工作內容、創新教育載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希望、要求,指明了方向。筆者多年從事學生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從職業視角,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己見,與同行商榷。
一、 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高職院校生源特點:生源多元。現高職院校學生結構:普招生、單招生、對口高職生、套讀大專生、成教生。高職院校學生,入校前,接受的教育,存在差異,來自普高、中職。文化參差不齊、知識結構各異,給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難。高職院校的學生呈現兩種情況:經過教育、引導、培養,多數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成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個別學生則舊習難改,不守規,不守紀,明知故犯,我行我素。給高職院校管理、教學、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高職院校學生成長環境特點:有“三多”。獨子多、單親家庭的多、留守成長的多。其成長環境、成長經歷、定格的心理,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心理矯正,提出了挑戰。
高職院校學生價值取向特點:務實趨利。大多數學生的人生、道德價值取向基本正確,但追求的目標過于現實,少數學生的價值目標,功利性明顯。他們對社會主義價值觀,有共識,但更加關注自身的發展。
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特點:開放性。他們獲取信息快,獲取渠道多。網絡的多彩世界,擴展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網絡的文化垃圾,對他們造成一定毒害。網絡交往具有私密性、互動性、滲透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難掌握學生網民的思想動態,構筑思想防火墻。網絡、手機增進了人際關系,加強了聯系。但學生上課玩手機、考試用手機作弊、上網逃課增多,部分學生生活在虛擬世界,脫離現實生活,給其成長帶來了煩惱。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特點:壓力大,承受力差。學生心理有“三大”,即學習壓力大、就業壓力大、競爭壓力大。高職學生缺乏挫折教育、批評教育、大無畏精神教育,革命樂觀主義教育,心理脆弱,需高度關注。近兩年入校的新生,心理測試結果:學生普遍存有心理問題,有6.37%的學生,有過輕生念頭。
二、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現狀
(一) 針對性不強。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思想、心理特點把握不準,教育方式、方法老套。有些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是中專模式的翻版,缺乏針對性、有效性。部分學生對高職院院的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不認同、無共識。思想政治工作出現兩難:難開展、難奏效。
(二) 機制不健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管理機制有待完善,輔導員隊伍需充實,素質亟待提高。有的學校“生師比”未達標,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人數不足,部分輔導員,學歷層次偏低,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工作經驗欠缺。對專業了解甚少,政治思想工作,不能對癥下藥,收效甚微。現存機制存在弊端,難形成合力、戰斗力。
(三) 教育形式宣灌式。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規范的教學大綱、必要的課時保證。教師在講臺上,引經據典,談古論今。課堂上,學生無精打采,打瞌睡、玩手機,其課堂感受:單調、枯燥、乏味、沉悶。學生對政治課缺乏興趣。
(四) 預測性不強。在一些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敏感性不強,預測、預警意識薄弱,對學生傾向、事故苗頭,缺乏預判。對學生情況、思想動態把脈不準,不能超前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精準對策。
(五) 批評、挫折教育不夠。現行政治思想工作原則,表揚為主,缺乏善意批評,長期如此,學生批評不得。有的學生,老虎屁股摸不得,教師批評學生,學生接受不了。究其原因:廉價表揚過多,善意批評太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表揚、批評兩種教育手段,不可偏廢。高職院校的學生,長在紅旗下,生在幸福中,意志薄弱。遇到困難、逆境、挫折,經受不了打擊,情緒低落,有的做出令人費解的輕生舉動。
三、 創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創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迫在眉睫,高職院校應針對學生特點,創新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工作內容、工作形式,找準思想政治工作著力點,增強政治思想工作的活力,培養紅專兼備、德才兼備的高技能人才。其具體思考為“三創新”:
其一、創新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要構建,使思想政治活起來的運行機制,其機制為:黨委統一領導,分工負責,校內各部門聯動,齊抓共管;以黨的組織、行政部門、教務系統、學管系統、社團系統為主體,政治教師、學管干部、輔導員為主導,后勤部門、保衛部門為保障的工作機制,其機制運行靈活、高效。有預測、預警、預案、應急程序。確保校園穩定、安全、和諧,構建平安校園。
高職院校黨組織要在管理中,以德樹人;在教育中,以理服人;在交流中,以情感人。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過細地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組織座談會、研討會、辯論會。熱點問題,師生共討論;疑難問題,師生同解惑;解決問題,師生共出招。使思想政治工作,師生同心同德,有共識,有共鳴,有良策,有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教師是關鍵。高職院校要打造過硬的教師隊伍,教師應立德:語言文明、行為端正、嚴謹治學、風清氣正、學識淵博,以愛立教。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可親可信。教師用人格魅力、學識、智慧,吸引學生,使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入腦上心,化為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行政部門要抓好教風、學風和校風建設,建立完善的制度機制,善教善管、嚴教嚴管。在執行制度過程中,使其受到校規、校紀教育,養成文明、守紀、誠信的好習慣,受益終身。endprint
學校教育管理部門,抓好思想政治課程建設,把它作為教育主渠道,對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對教學進行研究:創新語言,吸引學生眼球;創設學生生活情境,吸引學生參與;用多媒體,制作精品課件,放在網絡平臺上,供學生自學、自悟。教師在課堂上,以德立教、以德施教,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領講臺。
輔導員要的育人為本,遵循德育工作規律、學生成才規律、教育規律,貼近學生,教育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創新管理,智慧管理。思想說服、賞識激勵、心理疏導,多方法、全方位地培育學生。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中,細雨無聲,滋潤心田,把握個性、找準差異、掌握需求、正確引導。
學管干部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喜聞樂見形式結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使其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導者,為學生創設教學環境,以自由、自主為特點,讓學生盡情,盡興,張揚個性,表現自我,施展才能。通過開放式教學,學生獲益:增強探索意識、創新意識,提高組織能力。
貫徹現代教育理念,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信息技術、大數據結合,形式新、內容新、方法新,讓學生入眼上心,愉快接受教育。在學管教育平臺上,通過理論導向,學生辨明方向、廓清迷霧、找到真知、指導前行:明德、親民、至善。
后勤管理人員在為學生服務中,展現敬業精神,責任心、事業心、良好職德,用身教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炊事員、門衛、宿管,既是服務員,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
其二、創新工作內容: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創新,就是將政治理論,貼近社會實際、貼近校園實際、貼近學生實際,結合校情、學情、典型,開展工作,打動人心,傳遞正能量。
教育內容,通過教師主導,學生參與,達到教育效果。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聰明才智,積極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得到感化,提升思想境界;讓他們從自身、社會、理論、實踐、感性、理性方面,加深認識。重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正確評價社會、定位自己。
實踐出真知,思想政治教育,以實踐為中心。在實踐中,學生了解社會,接受教育,增加才干。學校為學生實踐,設定目標,創造條件,予以保證。選擇實踐基地,創設學生創業園,學生自選項目,當老板。
愛國主義教育:走出校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感悟老一輩革命者,為國家,艱苦奮斗、流血犧牲的愛國主義情懷。激勵學生,為國家興旺,民族復興,學知識,強本領。
紀律教育:講制度的剛性,紀律的鐵性,執行紀律的自覺性,讓學生養成懂規矩、守規矩、講誠信的好習慣。
批評、挫折教育:開展批評、自我批評,使學生懂得,批評需要勇氣,自我批評更需要勇氣,批評的前提是:善意、團結,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自我批評,達到新的團結,讓學生拿起批評的武器,向不良行為作斗爭,捍衛正義;開展挫折教育,對高職學生尤為重要,學生條件優越,順風順水,如同溫室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遇到挫折,遇到逆境,情緒低落,重則輕生,對他們進行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大無畏精神教育,用英雄品質、精神激勵他們,笑對逆境,意志堅定,戰勝困難,戰勝挫折,做強者。
開展感恩教育:學生個人成長、家庭幸福、社會安寧,應知感恩黨、感恩國家、感恩改革開放、感恩父母。
心理教育:普遍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針對獨子、單親家庭子女、留守長大的學生,開展心理講座,在心理指導師的輔導下,自我心理療傷。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師與學生開展一對一訪談,打開心結。對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請心理專家疏導,加藥物治療,盡快康復。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心理輔導,讓學生走出心理陰影,重樹自信,正確對待人生,珍愛生命,珍惜青春,心理充滿陽光。
教師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踐行兩句話:一是激勵、喚醒、鼓舞;二是糾偏、愛護、感化。激勵看優點,喚醒找到閃光點,鼓舞找準切入點,糾其陋習,尊其人格,真情感化。
其三、創新工作形式: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堅持好辦法,改進老作法,開創新辦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校園文化為起點,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以“互聯網+”為載體。
學校應該有濃厚的人文底蘊,文化氛圍。政治信仰、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是高職院校的靈魂。高職院校的學報、刊物,刊登政治理論專家、教授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文章,引領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國學經典朗誦,古詩詞知識競賽,使學生受中國優秀文化熏陶,感受經典、詩詞,思想內涵,藝術美感,感受優秀文化的力量。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人文修養。
開展校訓、校歌傳揚,讓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專業,培養知恩、感恩情感。進行文明課堂、文明教室、文明寢室評比,培養學生文明、禮貌、尊師,遵守紀律、遵守秩序的優良品質。
搞好文藝表演,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時代、歌頌英雄,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身感時代幸福。心理情感劇,矯正學生心理,讓學生在娛樂中受到教育,感到歡愉,健康身心。
進行書畫、藝術創新作品競賽,培養學生情趣,增加學生文藝鑒賞水平。開展演講、征文比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實現自我價值。
開展專業教育,用大國工匠精神,教育學生。中國正在實行三個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社會急需訓練有素,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工人,鼓勵學生鉆研業務,學好專業,練好技能,做技能型人才,立志做大國工匠。專業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豐富其專業知識,提升其職業技能,培養其職業道德,增加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發展能力。
學院校園網,結合學生精神文化需求,將馬克思主義原理,用創新語言,動畫藝術,講透徹,使學生清楚明白,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以新的形式感召學生,以真理鑄就學生靈魂。校園網,及時報道學生中的好人、好事,用鮮活的人、鮮活的事,讓學生感到親切、親近,干有目標,學有榜樣。endprint
利用計算機、手機網絡平臺,開設微政治課、微黨課、微團課,老師學生,臺上臺下,網上網下互動,增加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用理論光輝照亮學生心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勵學生立德、立志、立人。利用QQ、微信、微博,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與學生交流,融合感情;答疑解惑,除去迷霧;思想疏導,和風細雨。
高職院校的政治、思想修養課,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政治教師,從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理論、中國思想、中國哲學中,尋找活思想、活理論,將中國的優秀成果、先進經驗,活靈魂,融入課程,讓學生獲真知。
有計劃地開展以“愛心、奉獻”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在教育實踐中,學生自主選題、自己組織,開展志愿者活動、助孤助老活動、幫助留守兒童活動,在幫助他人中,凈化思想,豐富情感。
發揮學生社團作用,進行自教、自管、自律。學生社團,協助學校,參與管理,知道管理難度,增加對學校管理的理解,在管理中,提升學生管理藝術,靈活管理方法;學生主導學習競賽、演講比賽、創新作品賽,在競賽策劃、競賽組織中,獲得能力,提升品位;通過學生組織章程、學生會自律部,糾察學生違紀行為,達到自我約束。保證校園風清氣正,秩序良好。
高職院校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反對錯誤言行、傾向,保學校一方凈土,在校內造成既有民主,又有紀律;既有自由,又有集中;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政治生態。
學校應關注、關照、關心學生,在他們感到迷茫時,給予正確引導;在他們行為失當的時候,給予嚴肅批評,耐心教育;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給予熱情幫助。讓學生在學校的大家庭中,感到溫馨,快樂、幸福、健康成長。
四、 結論
高職教育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狀況,卻不容樂觀,面臨主體與客體兩方面的困境。因此,高職院校應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研究、加強管理、加強疏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師生同心同德,相向而行,培養出有堅定政治方向、良好專業技能、高尚道德情操的優秀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曉燕.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思考,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11.
[2] 謝曉娟.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工作的幾點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 閆國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途徑探索,中國科教創新導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