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鑫??
摘 要:在現階段的信息社會中,學生觀念的確立、知識及技能的獲取、情感的體驗等,將越來越多的開始來源于社會生活。社會中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利益觀、人際的關系,都或多或少會對學生德育品質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社會,學生獲取知識的自主性、創新性在大大提升;因為互聯網,不同的政治觀、價值觀等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由此可見,如果中學政治教學與現實生活脫離了,那么政治課程就會變成純理論知識的灌輸課,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其產生抵觸的學習心理,也不會將理論知識熟練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地貫徹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以生活為教材、以生為本,幫助學生更好地在生活中感知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使學生得以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實現政治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中學政治;生活化理念;教學策略
讓中學政治教學課堂回歸生活,簡單的說就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政治課程與生活的關系,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尊重、關心學生,積極培養學生敢于探索政治中的生活內涵、敢于追求新的生活境界的能力。生活化教學趨勢的發展是我國素質教育發展改革的主要趨勢,同時也是世界各地培養學生德育能力的重要趨勢。
一、 學習內容生活化、趣味化
隨著生活化理念的不斷深入以及教學目標的轉變,政治教學內容生活化已經做好了準備。長期以來,傳統的中學政治教學都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其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將教學的內容同實際生活分離開來,長此以往,就極易使得政治教學活動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進而滿足不了學生長遠發展的學習需求。在實際教學中,高效的政治教學不是教師將某些理論知識精細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教師要充分地研究教材,將生活化的素材融入其中,進而設計出能誘導學生形成某種學習體驗和情感理解的思維想法,并讓這些思維想法去產生其所具有的必然效應。例如在學習“三農問題”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先向學生展示《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中的系列照片——“我們的家底兒”(全國各省市均有),通過這些照片,學生很容易的就能發現城市家庭與農村家庭之間的生活差距,尤其是廣西的一戶農家,主要的財產就只有一頭牛、一頭豬、八只鴨子、一間瓦房而已。在學生發出感慨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將1997年以來的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對比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借助圖片和數據得以更好地理解實施“三農”工作的緊迫。有了這一認識做基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認識生活中的農民工,讓學生學會用平等、關心的心態去對待他們。這種讓學生通過政治知識認識生活的教學方式,正是中學政治課程的主要作用所在。
二、 學習方式生活化、多元化
傳統政治教學中的“填鴨式”、“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已經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了,為此,教師就要努力創新教學方式,將教學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也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真正地落實,學生才會在實踐學習中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首先,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有效重組,融入生活素材,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例如在學習“銀行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破解信用卡之謎”的政治教學主題,借助“聊天”的方式,與學生一起學習探究銀行卡的作用和價值以及如何控制有人利用信用卡進行犯罪的問題,像這樣,由于學習的內容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的就被激發了起來,同時,在學生的帶動下,教學的氛圍也變得更加熱烈了。其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將學生帶到社會這一大課堂中。例如在學習“利息、股息、投資理財”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事先與學校周圍的銀行、證券公司等進行聯系,讓學生進行參觀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掌握正確的政治概念,同時還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誠信觀念、風險意識、理財觀念,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最后,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安排生活實踐活動和進行行為訓練,努力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教育,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同時還能打造出高效的政治課堂。例如在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市場經濟意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去討論“談談你對考試作弊現象的看法”這一問題,并在各科教師的相互配合中,加以實踐。
三、 師生關系民主化、平等化
要想更好地貫徹生活化理念、使政治課程回歸到生活中去,教師就要努力創設一種具有平等特點的對話式課堂教學交流模式。在課堂中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人人參與。但是,在傳統的中學政治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并不平等,即教師是教學的權威,是課堂的掌控者,而學生則是知識的被動獲取者。事實上,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中,學生可能比教師要更早地獲取信息,長此以往,教師的知識權威就受到了挑戰。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讓政治課程回歸到生活之中,其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正確的對自己進行教學定位,即按照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去構建平等、和諧、輕松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從主宰者的位置下來,轉變為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鼓勵者、監督者,珍惜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得以在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互動、交流探究。此外,為了更好地實現政治教學的生活化,教師還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積極學習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消息技術,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地指導,成為教學的促進者。社會生活是政治課程的主要來源,教師只有將其進行緊密地聯系,才能切實地激發政治課程的活力,進而打造出高效政治課堂。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的社會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大多來源于實際生活,而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際關系的形成也深受其影響。為此,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貫徹生活化教學理念,努力將生活與理論知識實現有機地結合,進而保證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伽.論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生活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 徐同耀.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貫徹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