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紅威
摘 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與發展,并進入到網絡時代,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的大學生通過網絡來表達自身建議和看法,成為了參與了網絡輿情的主體,并在社會中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并且網絡輿情對青年學生思想和行為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網絡輿情環境下,大學生教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諸多方面的挑戰,如何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政工作,這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重點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情環境;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快速發展,高校網絡輿情愈演愈烈,利用網絡載體,大學生對所關心的或者與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事務所帶有的傾向性態度、意愿以及情緒的融合。網絡輿情借助豐富多彩的內容、多樣的形式、特色的傳播形式受到了廣大學生的認可,也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有著諸多要求。因此,本文淺談了網絡輿情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以及挑戰,并提出了應對挑戰的方法,希望可以為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借鑒作用。
1 網絡輿情含義與特征
首先,概述網絡輿情。網絡輿情就是運用網絡載體延伸和拓展了社會輿情,人們運用各種載體在互聯網中,實現不受空間、不受時間限制對社會中發生的信息以及新聞事件開展溝通。
其次,網絡輿情具有的特征:一是,互動多樣性。由于網絡存儲功能日益強大,無論各種新聞事件都能夠作為網絡輿情主題,并且范圍十分廣,在獲取信息的基礎上,網民可以通過BBS、跟帖等討論和分享問題,這樣不但可以加快速度傳遞信息,而且還可以集中式反映社會公眾意愿。二是,便捷迅速性。因為網絡中信息傳遞特別快速,因此擴散信息的速度也是特別快的,網民的轉發和分享,在擴散信息中,都會快速形成網絡輿情,即便很小的新聞事件也可以一瞬間之內在整個網絡中傳播;三是,突發性。通常狀況下,網絡輿情的發生并不會有任何前兆,通常是一個觀點就能夠引發起非常激烈的討論和研究,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網絡輿情瞬時間形成。
2 高校網絡輿情為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以及挑戰
1.帶來的機遇
(1)拓展了思政教育教學空間。國內關于輿情的思想建設與制度建設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但從當前文獻上而言,我國開始在2003年研究網絡輿情,在研究中以新聞學、傳播學為主,而高等院校網絡輿情作為一種特定的、專門的思政教育研究對象,對其所進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并不是很多。其中,對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在學校網絡輿情發展中如何發揮功能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可以說高等院校網絡輿情快速發展為思政教育健全提供了新的途徑。
(2)強化了思政教育的目的性。很多新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突破了真實與虛擬世界的局限,網絡輿情所具有的匿名性大大降低了心里防范底線,大學生能夠通過網絡聊天、微信、微博等方式來與其他陌生人交流,將自身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全部傾訴,這種毫無預防、暢所欲言的心態的是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從這一點上可以,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應通過QQ群、微信、微博等媒介對高等院校網絡輿情發展動態及時關注,對大學生內心想法進行關注和了解,并對其生活和學習中暴露的問題深入分析以及研究,這必然會大大強化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2.帶來的挑戰
(1)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在新興媒體迅猛發展下,網絡信息量很多,有真實的、也有不良的。而目前大學生正處于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的階段,并對各項新鮮事物可快速接納,很多過激的言論會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樹立,嚴重影響了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教學效果。同時,網絡虛擬性讓很多高校學生肆無忌憚,在網絡中頻繁出現謾罵、人身攻擊等等情況,這些情況的出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
(2)挑戰了以前的教學方法。網絡輿情具備突發性、互動性等特點,以很多種形式存在,如:新聞跟帖、個人爆料等等,這些形式之間是串通的,有互相結合的形式,可在短期內產生巨大的影響。而結合實際情況來講,大學生思政教育方式還需要以正面灌輸教育為主,思政教師通常是以“一言堂”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在教育目的以及理念上研究還是不夠,教育時效性以及靈活性還有待于提高。
3 網絡輿情環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措施
1.思政教育與網絡教育有效融合,發揮網絡輿情的正面效應
在網絡輿情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政教育應做到與時俱進,優化和整合思政教育模式,確??沙浞诌\用互聯網優勢,確保網絡成為進行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從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應對網絡平臺加以充分利用,做好引導工作,構建以思政教育為主的網站,將社會核心價值觀、社會主旋律等以大學生司空見慣的方式來推廣,將我黨以及政府政策方針傳遞給廣大高校學生,讓學生借助網絡平臺來更加深入的了解黨與國家政策,強化凝聚力、向心力,還需要關注好網絡輿情態勢,對網站內容實時更新,盡可能為廣大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提供多項服務,滿足大學生學習與生活需求,確保大學生健康穩定發展。
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素質素養
在網絡社會快速發展下,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得以提高,在網絡輿情背景下,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想要強化網絡思政教育效率,就需要一支專業的思政教育隊伍。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作為主體,要想凸顯思政教育效果,思政教師應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快速的、顯著的加強自身網絡道德水平,對網絡知識熟練掌握,并對網絡技術充分運用,為順利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教師還需要明確自身在網絡輿情中行為的重要性,切實發揮好自身榜樣作用,同時可培養高素養、高水平的學生積極參與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中,確保他們可以發揮自身作用,成為網絡輿情引導者,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網絡輿情的發展態勢。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網絡時代的今天,網絡輿情的影響力超乎我們的想象,對高校思政教育來講,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把握好這次機遇,并主動迎接好各項挑戰,對網絡輿情全面掌握,積極運用網絡輿情,引導大學生更加健康的、積極的發展,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養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明媚.網絡輿情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黑河學刊,2014,(11):115-116.
[2]王棟.高校網絡輿情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3,(1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