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而高效的數學課堂則是教師所追求的。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呢?我認為利用信息技術能更好地創建高效課堂,因為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它以直觀、趣味、交互的特點,把基礎理論轉化為可看、可聽、可學的教學內容,由淺到難、由抽象到直觀,抓好學生實踐活動,真正實現了高效課堂。
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就沒有學習的欲望。學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主要是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借助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運用信息技術能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幫助他們理解知識。如在《認識時間》教學中,在課件中做一個時鐘,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顯示的很清楚,點一下運行,時針和分針同時走動,點一下暫停,可讓學生讀出鐘表上的時間,也可拖動時針或分針自動轉動,使學生明白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生動形象地使學生對時、分有了深刻的認識。另外,在課件中設計有很多的情景圖,如有一個板塊是快樂的星期天,有起床、吃飯、出去玩、回家、看電視、睡覺的圖片,圖片的旁邊有個時鐘,畫出了準確的時間,這些都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可以運用學習的知識,準確的說出每件事情的時間,這樣學生在應用中學會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借助信息技術,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能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化虛為實,可以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靠掛圖或板書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在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及時有效的反饋中,進一步地加強,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優點對于教學的幫助是十分巨大的。
借助信息技術,拓展知識,使練習設計多樣化: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利用信息技術設計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可以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讓學生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另外,在練習鞏固中,由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試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
信息技術是一種現代教育技術,是今后教育發展的主旋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借助聲音、圖形、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達到教與學的最大優化,真正創建數學教學的高效課堂。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創建高效課堂而努力,去研究、去創新,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好。(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索倫牧場五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