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和工具學科。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生改變。學生要想學好,教師要想教好,就不得不探尋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措施。直觀教學是針對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科特點而采用的教學措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良好的效果。因此,直觀性教學是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新探索,是新課程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一、直觀教學的含義及提出:直觀教學即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法是由十七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Johann Amos Comenius(夸美紐斯)把“直觀性”作為一項教學原則正式提出后,直觀教學便由教育者的不自覺活動轉而成為一種自覺的有意識的教育行為。
二、小學數學直觀教學的手段
1、多媒體教學課件:多媒體教學是教師將所講內容整合成一個多媒體課件,然后向學生呈現各種抽象事物,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幻燈片的教學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數學問題,學生就能夠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如我在上“分類”一課時,制作了一個課件:小馬虎的房間里凌亂地放著書、衣服、玩具,我們來幫他整理一下,我請一名學生上來操縱鼠標,隨著鼠標的拖動,玩具放到了玩具架上,衣服掛到了衣架上,書本放到了書桌上。我發現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特別是有幾個平時愛開小差的學生坐得筆挺,看得很專注,下課了還跑來要求:“老師,能不能讓我玩玩?!?/p>
課件直觀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催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如:在教學千以內數的認識時,正確數出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的數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在這一環節運用課件直觀演示十進制,幫助學生跨越這個障礙。999后面是1000是這樣演示的:9根小棒添上1根就是一個十了,把它扎成一捆;1個十與前面的9個十合成10個十,再扎成一大捆;1個百與原來的9個百合成10個百,最后扎成一整捆。通過課件直觀演示滿十扎成捆的過程,無需太多的言語就能使學生感悟滿十進一的計數方法,從而較好地突破了難點。
2、實物教具:實物教具是指運用具體的實物代替抽象的名詞,以方便學生形成事物的具體形象。教師對實物教具的運用使得學生對抽象事物更能夠準確的把握,避免了難以理解和把握的抽象事物。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些形體時,我讓學生從家里找來火柴盒、手電筒、藥盒、罐頭盒等,將這些東西根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進行分類,分類后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形體的特征,再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由于這堂課利用了直觀教學,并結合了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學生興趣較大,上體育課時,他們指著球說球體,指著墊子說長方體。這樣,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堂課的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還能運用于實際,效果很好。
3、學生學具:學具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工具,是學生解決各類難題的有利手段。學生通過對學具的操作運用,可以使原本復雜化的數學問題得到很好的解答。如在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采取先讓學生觀察四邊形的教具,發現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然后去掉其中一根棒,得到三角形的教具,再讓學生拉、壓,感受到三角形沒有變化,從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三角形的穩定性,不僅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調動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恰當采用直觀教學,化抽象為具體,就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4、手勢直觀:教學中,教師使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并借助表情、手勢等動作對所學內容作形象化的描述,可以強化觀察、分析的關鍵部分,使學生克服在認知上的困難,幫助他們在大腦中形成有關事物的表象,獲得相應的感性認識,進而使感性認識形成理性認識。如: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長,求寬。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用周長減去兩個長,再除以2。這一種方法比較直接,學生很容易想到,但比較花時間;再一種是周長除以2,再減去長,這種方法簡便,但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要困難一些。怎樣把這個比較抽象的算理形象化,解開學生頭腦中的結?我想到了手勢直觀法:用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長方形,四根手指頭組成長方形的周長,我拿掉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就表示周長除以2了,只剩下左手的一個拇指和一個食指。接下來怎么做,說都不用說了,學生一下子開竅了。通過老師的身體語言,把比較抽象的算理用生動形象的手勢直觀傳達出來。這種直觀比起運用畫圖、長方形教具等直觀法更讓學生喜歡、印象也更深刻。
總之,直觀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認識直觀教學的意義,探索直觀教學的有效方法,才能更好發揮直觀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青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