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合作精神。”這是新一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合作學習,是體現并落實這種理念的有效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已被廣大教師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成為時下教師最欣賞、最常用的教學手段。那么,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現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粗淺的認識。
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組織得是否合理,是影響合作學習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
1、組長的確定。在確定合作學習小組組長的時候,我采用了競選推舉制、輪流制和鼓勵制的方式。在小組成立之初主要采用競選推舉制。讓學生在小組內自己選拔成績好、能力強、思想品德優秀的學生做組長。在小組成立一段時間時間后,我就采用了輪流制和鼓勵制的方法。輪流制就是讓每個組員都當組長,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鼓勵制就是教師指定平時很少當“領導”或學習成績較差,很少受到教師、同學關注的學生當組長,以培養這部分學生對所學學科的熱愛和自信心。2、小組的建立。在教學教學實踐中,我一般是把4名學生編成一個合作學習小組。為使每個學習小組都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我在充分了解學生參與合作學習能力的差異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參與意識、動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知識準備情況,進行優、中、差生以及男女生的合理搭配。這樣就使每個學習小組的合作成為可能,為每個學習小組成員的合作提供了人力上的保障。
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必須選擇適當的環境和時機,這是保證小組合作交流切實有效的重要前提。
1、當學生在學習中面臨凝難問題或對同一問題在看法上有意見分歧,需要選擇解題策略或求得共識時,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因為,學生個體認識問題有局限性,當其認識和別人有分歧時,他們往往會產生強烈的交流欲望,希望通過交流來判斷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2、當創設的問題情景具有開放性,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對問題的探究有不同的見解時,正是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好時機。這時,開展合作學習,學生不同的思維方法可以相互借鑒,互相促進。每一個學習小組成員不僅可以從別人那里學習到如何多角度思維,而且可以學會如何優化自己的思維,從而分享合作學習帶來的成果。例如:教學“9+4”時,教師可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再思考自己怎樣算, 讓學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內交流.有的學生是通過數的方法得出答案的(有的可能是一根一根地數, 有的可能是接著第9根或第4根數); 有的學生是想“9和1揍成10,因此,可以把4分成1和3”, 通過計算得出答案; 還有的學生是想“6加4得10,因此,可以把9分成6和3”,再通過計算得出答案。這些不同的思維方法,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碰幢,讓學生小學到了如何多角度思維,而且,有利于學生優化自己的算法。
加強對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評價是合作學習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實施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合作學習的的評價可以采用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中要注意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小組活動的方式, 小組活動的秩序、組員的參與狀況、活動結果的匯報水平、對其它組意見的修改和補充、學生學習的效果、還要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
總之,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還應進一步加強.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探索,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單位: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