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質是學生成長的內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現在的學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而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有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的話將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心理障礙或人格缺陷。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能力。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小學生的優良心理素質已刻不容緩!我認為在教育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重視外因作用,創造適應心理轉化的外部條件。我們必須把握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可塑性特點,依拒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原理,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改造先天素質中的不良成分,培養穩定的、優良的綜合素質。
重視學校環境建設。良好的學校環境對矯正學生不健康心理、培養健康心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重視學校環境建設,從時間、空間、人際關系方面創造條件,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至關重要。在時間安排上必須科學,合理安排三大板塊課程,不能削弱、削減勞動課程和活動課程。學生勞逸結合,有張有弛,在緊張而輕松,嚴謹而愉悅,規范而又有個性舒展的環境下學習,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在空間環境上要力求凈、靜、文明、美化。培養學生文明健康的心理,一定要注意空間環境的潛在影響。無論校園規劃,還是班級布置,只要是學生涉身的場所,都要干凈、文雅,使人文明、高雅,催人上進。在人際關系上要力求和諧。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條件。
重視家庭教育的指導。家庭教育的指導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指導內容則必須以“學會做人”為根本。學校每學期都要開展一些家長座談會,要指導家長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培養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一要注意有形的示范教育,如家長的言談舉止,生活習慣。二要注意無形的潛在教育,如處理親情關系、鄰里關系、同事關系,良好的個人嗜好,生活方式等。三要注意教育方式,改變家老大的觀念,對孩子不訓斥、不命令、不冷漠。四要有適應形式的教育思想,與學校教育思想改革保持一致,改變家庭中“應試”教育的生活環境。
重視學生對社會問題認識的引導。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經濟改革的變化,培養心理的承受能力和參與未來競爭的能力。二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呈上升趨勢的犯罪率、離婚率等社會問題。三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不正風氣及由此導致的人際關系、社會交往、社會公德方面的社會問題。
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關注和努力。一個真正的老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且應該成為學生的保健醫生,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為育人的藝術家。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一些學生難得向老師白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每一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經常深人班級,利用適當的機會和場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表達思想情感,從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與學生談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個別談心,可以發現、掌握某些同學的不健康心理,再“對癥下藥”,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作為教師,應時刻牢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盡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在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小學生成長的路上,離不開教師孜孜不倦的教誨和辛勤培育,特別是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的評價更是占據獨特的地位,并在其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至關重要。一句不經意的話可能傷害小學生終生,也可能使小學生受益終生;一個溫暖的評價是小學生心底的一縷陽光,也是小學生心中的美好記憶。
我們將“快樂”播撒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用心營造一片生機勃勃的快樂學習、生活與工作空間,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的樂園,使每一個學生在樂園里孕育各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更加飽滿的情緒迎接新一輪的挑戰!(單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北馬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