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山區的農村小學,受傳統教學影響,教學中少、慢、差的低效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厭煩心理,對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對影響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和對策談談自己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低效課堂原因分析:1.農村小學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和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城鄉教育不平衡。農村小學教師老齡化嚴重,年齡結構趨于失調。這些老師明顯地感覺教學“吃力”:一是教材把握不住,以前的老教材的設計,不僅教什么給設計好了,連怎么教都安排好了,而現在課本中只有那么幾幅畫,重點在哪,難點在哪,很難把握。二是由于知識上跟不上,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視不夠,缺乏進修學習的迫切性,即使參加一些進修,又缺少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因此教學中僅滿足于下功夫“磨”,強調“見多識廣”地練,致使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尚保持“教者面面俱到地講,學生消極被動地聽”的格式,這樣的教學勢必引起學生的厭煩。2.家庭教育嚴重缺乏。農村小學生地處偏僻地區,大多數學生家長文化素質不高,對待孩子的要求出現兩種極端,一是望子成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子女若未能達到他們的要求,會憤怒、失望,或冷嘲熱諷,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感到壓抑,導致自信心缺乏;二是認為子女認得幾個字,能算簡單的帳就行了,對子女要求不嚴,不能給子女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造成孩子主動學習的要求不高。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本人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
2.關注學困生,用愛感化每一個孩子。教育的真諦就是一個字:\"愛\"。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影響我們教學成績的就是所謂的\"差生\",成績差,換來的是老師和同學們對他們的\"另眼相待\",長此以往,他們更加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平常我們在生活和學習方面多去關注了解他們,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他們。在課堂上我們實行\"分層教學\",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適時表揚鼓勵,使他們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也分層設計,比如課堂上優生作5道題,差生做3道題;課后優生做具有一定難度的綜合練習題進行拔高練習,學困生完成鞏固雙基練習,這樣優生能吃飽,學困生能提高。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
3.開展數學活動課或數學課外活動。數學活動課和數學課外活動,都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是素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可以在學生中進行發掘,發現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的極大潛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打破班級年級甚至學校的界限,本著自主自愿的原則,積極地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或者數學活動課,因材施教,使學生的整體數學思維有所提高,并使一些具有突出數學氣質的學生能夠得到更高的發展。
4.聯系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差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往往是生活現象和生活經驗的總結、升華。因此,高效的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能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巧妙地設計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轉化為學生探索生活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學習數學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情感,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之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因此,精心挑選、設計每一節知識的學習素材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課堂教學是否高效,關鍵是看學生在課堂中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認真傾聽,善于思考,乃至高效地消化知識和運用知識。不同的遺傳素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環境,決定了學生之間的差異。認同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就要善于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分層要求。提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習目標,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這樣,教學活動才是有針對性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單位: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普文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