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語文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老師進行其他學生教學的重要基礎。語文學科影響著學生的其他科目的學習,甚至影響著他們人生整個階段的學習。因此,在新的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增強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對每一個小學語文老師來說都至關重要。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對第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老師要充分的把握和理解語文教材,只有對語文教材了熟于心,才能更好的進行語文教學,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設計時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語文老師要重視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可以通過互聯網、不斷學習,從而不斷設計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語文課堂教學環節,讓更多的語文老師能夠得到資源的共享。另外,每一個小學語文老師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并且能夠結合學生的個性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語文老師要充分意識到語文課堂的教和學是一個相對統一的過程。然而很多老師不能在課堂上統一語文的教和學,致使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語文老師要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轉變學生死讀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語文老師要精心設計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樂于學習,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有效。
首先,要培養學生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小學語文課堂更為行之有效就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特別是低學段的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因此語文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利用互聯網技術,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詩歌教學中,語文老師可以編輯歌曲,讓學生吟唱出來,這樣就為語文課堂營造了有趣、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效率自然隨之提高。
其次,要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因此語文老師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在實際小學的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個性的差異,有的只是極個別的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很多學生都是被動的聽講。然而語文是一門包含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的課堂,需要學生充分參與,親身體驗。因此老師要注重引導,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打破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不斷發現、解決問題,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最后,加強合作。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小學語文課堂要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就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合作探究,讓學生切磋交流。小學語文課堂的合作形式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可以是小組合作討論,派代表展示;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探討。在合作探究過程中,語文老師要重引導,避免不必要的討論內容,同時給予學生合理的討論的時間,要求學生要緊扣教學重點討論;討論的過程中,語文老師還需要明確每個組的組員的分工,讓每個組員充分參與到討論中來,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這樣就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孩子的課堂積極性。
教學反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是教學效果的反饋,大部分老師會當堂反饋教學效果,然而這種方式很難看出學生是否達到了課堂預期的教學目標。為了讓語文課堂的反饋更加有效,語文老師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內容來合理設計教學反饋內容。首先語文老師要控制好小學語文作業的難度,結合學生的實際的知識的把握能力和吸收能力,分為當堂完成的、當堂記憶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及時記憶,從而更好的吸收理解語文知識點。作業的設計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設置作業不同梯度的語文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由于現在的課后輔導訓練題鋪天蓋地,語文老師要結合語文文本,針對學生的知識的掌握的情況,為學生選擇適合的、合理的作業,這樣才能確保更好的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和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單位: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