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根本區別在于它融入了生活中人們的愛與惡、喜與怒、悲與歡等不同的情感。教學是一門藝術,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語文教學更是如此。語文課上如果沒有情感的交流,必定枯燥無味,味如嚼蠟,處于費時低效的狀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努力以“情”字貫穿課堂,架起學生與文本的橋梁。
一、把握課文的“情脈”
古人常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币徊亢玫淖髌分挥邢却騽幼约翰拍艽騽觿e人。教師只有自己融入文本,認真鉆研文本的情感脈絡,細心品味語言中蘊含的情感,才能帶領學生真真切切地走入文本,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情感的和諧共振。
我們走進課堂,往往可以看到,一些老師使盡了渾身解數,上得汗流夾背,學生依然不領情,課堂死氣沉沉,可謂勞而無功,而有的課卻輕松活潑,師生情緒飽滿,時時閃現靈動的火花。很多課堂上沒有出現感人至深令人回味的高潮,正是因為老師自身對于課文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得不夠深入所致。如筆者曾聽過不同的老師執教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前一位老師問學生:“孟浩然要走了,李白在黃鶴樓設宴相送,這說明什么?”學生除了回答“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走?!薄袄畎讓γ虾迫桓星楹苌睢敝猓呀浵氩坏竭€能說什么了,這時一個孩子在老師的期待中說了一句:“說明李白和孟浩然都愛喝酒?!币鹆撕迦淮笮?。這么淺顯的問題不但沒有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中道別友人的真摯情感產生共鳴,反而讓課堂成了鬧劇。而另一位老師則一邊播放孟浩然的小船在江上遠去的錄相,一邊深情地旁白:友人的船漸漸遠去了,而李白卻站在江邊,久久不肯離去。當船消失在天邊的時候,李白對朋友的思念就像那滾滾江水,滔滔不絕?!边@時全場鴉雀無聲,有的學生眼睛里閃爍著淚光。老師對于古詩的情感挖掘不得不令人嘆服,讓人為之所動。因為這首詩的著重點不是研究作者與友人的友誼有多深,而是抒發作者對朋友離別的愁緒和深深的思念,這時,教師情感與文本情感保持一致,得到了完美的融和,學生對這種境界也是“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場景。有悲壯,有歡樂,有憂傷,有憤怒,如果我們每位語文老師都能把握文本的情感脈絡,找準學生的動情點,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心會迅速地進入文本,帶著這種情感與揣摩,去感悟、去朗讀、去表達,將達到課堂的最高境界。
二、傳遞文本的“真情”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精選了許多飽含情感的作品,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情感點,做好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教師要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一個飽含激情的教師,應時而激情似火,時而柔情似水,時而是傲雪的松樹,時而是嬌嫩的鮮花……只有這樣才能詮釋文本的悲歡離合,傳遞人間的喜怒哀樂。講到悲痛處淚流滿面,講到激動處手舞足蹈,講到快樂時如孩子般歡笑。
1、學會“動情”。教師的激情、動情是調動學生情感的基礎,要想學生能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必須選擇合適的時機,用自己燃燒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飽滿的激情往往可以創造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情動情,激發情感。講課時,教師要掌握契機叩動學生的心弦,滲透到學生的心田里。
2、表達“真情”。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用語言來表達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要生動、形象,根據教材內容組織在情感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真正做到譴詞造句能夠傳情達意。教師表達的情感要真摯感人,而不是無病呻吟,“真情反被假情誤”,只有教師的“真情”才能換得學生的“實感”。同時,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手段來創設與課堂內容相應的情境,烘托出濃濃的情感氛圍,促發以境生情。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執教《月光曲》一文時,邊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邊在黑板上畫出慢慢升起的月亮,天上是紗一樣的薄云,月光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海。從黑板上老師的畫中,從那激情奔涌的琴聲中學生明白了貝多芬《月光曲》的含義,從于老師動情的范讀中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人民音樂家的話語:“我的音樂是只應為勞動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多么幸福!”音樂、畫面、所創設的情境帶給了學生巨大的感染力。
三、促發學生“動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是屬于孩子的,是孩子學習的天地。那里應有燦爛的陽光綻放孩子天真爛漫的笑容;應有新鮮的空氣潤澤孩子清澈明亮的雙眸。從這個層面上說,教師的激情、動情是為了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必須選擇合適的時機,用自己燃燒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無論是講解課文還是朗讀課文,都必須飽含情感,增強自身語言的感染力。
作為一名新課改中的語文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去自主學習,獨特感悟。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人生體驗,真真實實地讓學生的語文課堂鮮活起來!(單位: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