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強調“要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通過學習情境的創設、實踐環節的開發,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如何學好數學是很多教師、學生和家長一直在關心的問題。現在,許多初中生學數學就是純粹做作業,做完作業后,自己連做了些什么都不知道,或是對學過的知識、老師講過的題目一知半解,一些題目老師講了、作業練習做了幾次仍然做錯。學習的過程就像編織“漁網”,如果網上有了漏洞,即使有網也未必能打到魚。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事實上,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一個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所以讓學生在反思中學習數學尤其重要,對學習初中數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什么是反思,反思有什么作用?學生學習的反思就是學生不斷的監督、評價自身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與學習結果的行為,以便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反思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自學能力的形成、學習策略的遷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許多學生沒有反思的意識或不知道如何反思,以致很多學生到了中學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讓學生感受到由于缺乏反思而沒有完善知識結構導致的錯誤,從而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例如,一個梯子長2.5米,頂端斜靠在一堵與地面垂直的墻,如果梯子頂端下滑0.3米,那么梯子另一端滑動多少? 學生馬上就說0.3米,這個答案就不一定正確。這說明學生憑主觀經驗或想當然猜測就得出結論,而沒有進行積極的反思。因此,應要求學生在平時經常對所看到的現象、所產生的疑問,多進行一些反思,培養反思意識。
指導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數學的本質不在于它的對象,而在于它的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而且對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讓學生在學會對自己思考過程的反思中發現新問題,在探究中領會新知識,這是一種學會學習的能力的培養,是一種學習潛能的培養,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可以反思所涉及到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學習中對數學思想的領會、掌握和運用十分重要,是數學學習的精髓之所在。但數學的思想方法沒有獨立的存在形式,教科書上沒有系統的講述,往往蘊涵的具體內容在字里行間,或伴隨在具體的數學活動的過程之中。比如在數學學習中,化歸思想的運用是無處不在。如解方程問題,無論是整式方程或分式方程都可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后求解;再如:把斜三角形變成直角三角形,把梯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等等問題,無不體現了數學的轉化思想。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長期的潛移默化,學生定能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
教師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上應發揮的積極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反思的能力普遍較差,究其原因除了學生本身缺乏反思意識(許多學生認為做完了題目,還要再想,是在浪費時間)等因素外,還有一些原因是源自于教師教學方法的不當。首先是教師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搞題海戰術,結果使學生由于被大量的作業壓得喘不過氣來,沒有時間進行反思;其次是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講解,忽視了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讓學生明白,通過反思才能以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做到事半功倍,當前,新課程標準已啟動,教師的教學方法將產生巨大變革,這就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的反思能力是適應新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應努力培養學生反思的精神,并使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反思使學生撥開迷蒙,看清“廬山真面目”,學生在反思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交流、合作,學會分享,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反思無疑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反思中有所收獲,使他們化苦為樂,萌發興趣,增強信心。師生雙方共同努力,既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又要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隨著學生反思能力的不斷提高,初中數學將不再是學生學習的絆腳石。(單位:廣西省梧州市藤縣大黎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