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途徑,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整合資源,讓小課堂充滿大容量,注重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提升,始終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通過教學語言激趣、生疑,或幽默,或渲染,充分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講究課堂的波瀾,讓課堂生成閃現亮點與智慧,使每堂課都成為有效教學,打造出具有濃濃語文味的高效課堂。
確定教學目標——目標不僅是起點,也是歸宿,同時更是每一堂語文課的教學方向。因而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就必須確定高效的教學目標,確定高效的教學目標就必須研讀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度、系統、全面、高效地解讀,并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切勿過于追求“個性化”,以發展學生為原則確保教學目標制定的高效性。
內容充實——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融知識性和思想性為一體,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字詞句段篇的基礎知識,可是,有的教師還是非常困惑:“語文書上沒什么可講的,有的時候一節課可以講兩篇課文。”“為什么現在學生的作文越來越差,怎么就寫不出好的作文來?”這正是沒有潛心研究教材、沒有把握知識傳授點的體現。殊不知,教材就是寫作最好的例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舉一反三方能事半功倍。而教材也是極好的訓練學生能力的素材。當然,一本書只有不到30篇的課文,教材內容畢竟有限,這就需要老師們將相關知識整合,課內知識與課外拓展相結合。
方法指點——曾發現過這樣一個現象:作業中出現“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讓學生斷句并翻譯。有的班大量學生不會,有的班級大量學生能寫對。為何出現這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教師教學的思路與方法的問題。若是按照教參照本宣科,學生雖然也能背住相關知識,但他們沒有經過大腦充分地思考和探究,也不會意識到這個課外的文言文句子其實就是考查的課內知識點。比如“……也”就是判斷句的標志,最起碼在翻譯的時候就要有所體現。“雖然”古今意思不一樣,就是“即使這樣”。這就涉及到,我們交給學生的是知識還是能力。筆者認為,既需要基礎知識的傳授,更需要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語文課堂,就是進行這種訓練的最佳陣地。課堂上,學生的相互取長補短,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研究,必能激起思維的火花。當然,也有教師追求能力的訓練走向極端而忽視簡單知識的傳遞,比如,很簡單的背景知識介紹或者字詞拼音,有的老師拼命讓學生多說,如果說關于知識的積累與復習讓學生多說還合情合理,要知道關于寫作背景學生知識儲備畢竟有限,關于課文的預習也僅僅局限于查找身邊的資料。這時候,其實老師的直接呈現往往效率更高,只不過在呈現的過程中,如何激趣,如何引導學生把握關鍵點則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再比如,標點的教學,不少教師往往練習加講解,這樣容易陷入題海,我們的課堂需要的是精選題目,傳授方法,以盡可能少的題目,達到讓學生形成解題能力的目的。
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在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過程中應積極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高效性,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提問、回答、互動等環節的程度,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展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工作,保證學生在高度參與度下更好地完成初中語文課堂內容學習。教師在積極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時候,應注意自身采取的方法,采取一定技巧提高學生參與程度,同時更有效地提高自身對語文課堂的掌握程度。舉例來講,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提問的過程中,可以采取點穴式提問法及鎖鏈式提問法等不同方法,其中點穴式提問法指以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中相關節點為具體提問內容,點明初中語文教學的中心思想,貫穿初中語文整體教學內容,保證初中語文教學的連貫性及重點性。而鎖鏈式提問法則是圍繞問題的展開不斷提出新問題,使學生享受到問題拆分、問題解決、問題思考的快感,進而更有效地朝著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前進,更好地完成整堂課的語文學習工作。此外,教師在提高學生參與高效性的同時,還應該注意為學生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把握好課堂整體教學節奏,提高學生快樂程度,進而提高學生參與度。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無論我們采用何種教法,都應該追求充實、鮮活、生動而富有啟發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力求使語文課堂教學真正達到“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好境界。(單位: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