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一門令教師耳目一新,讓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它是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具有“活動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它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變化,新的突破,新的創(chuàng)造,但同時也將部分教師帶入了一個誤區(qū):只注重熱鬧的表象,多樣的形式,卻忽視了《科學》真正的實施意義與內(nèi)涵,讓我們的課堂有很多浮夸的現(xiàn)象,讓課堂失了“真”。《科學》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探究是學習科學基本、有效的途徑之一,它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生命世界的正確認識、對科學本質(zhì)的理解和對生物學規(guī)律的領(lǐng)悟。因而我們教師有責任培養(yǎng)一群真實的社會人,并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讓學生在教師真誠的言行中耳濡目染,在真誠的課堂氣氛中潛移默化。
一、評價多些真誠,少些虛情假意。
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孩子們的自信的源泉,是課堂的生命,能極大地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空間。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知道真實的評價。
1、教師的態(tài)度要真誠。低年級孩子單純、天真,老師的一言一行是學生的“圣旨”,是學生效仿的對象。因此,教師的每個動作,每個眼神,每句話都該是至真至誠、發(fā)自內(nèi)心的。《科學》課上,讓我感受到了一雙雙期待展示的眼睛,看到了一張張洋溢著興奮喜悅的笑臉。
2、教師的語言要真實。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評價中,教師應該以激勵學習為目的,“多一點賞識,少一點苛求;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懷疑。”讓學生通過一句句振奮人心的話語及一個個欣賞關(guān)懷的微笑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和享受學校生活的愉快、自信。評價語言不需要華麗但語氣要真誠,這樣才能為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二、鼓勵學生展示自我,流露真情。
每一個兒童都是有著自己的發(fā)展需要、學習方式、家庭背景以及個人的成長類型和進度的獨特的個體。我們開展的教育活動,應該以兒童的生活為出發(fā)點,適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征、思維水平。在生活化、開放化的品德教育中喚起學生內(nèi)在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體驗的而非虛假的認識。只有學生真正做回了自己,教師才能發(fā)現(xiàn)其道德行為中的偏差和認識中的不足,更便于“對癥下藥”、評價指導。以前我一直在活動與常規(guī)紀律、創(chuàng)新與循規(guī)蹈矩中迷茫,無法取舍。說不清到底是希望孩子有條不紊、按部就班,還是真情流露。想到如今社會最需要的是敢想,敢說,敢做,敢生活的人,我不再矛盾,我們教師應該鼓勵孩子敢說真話,敢做真人。尊重孩子的獨特道德體驗,促進其個性化發(fā)展。讓學生做回真實的自己,課堂中才會有不一樣的你我他,我們的課堂才會更真實、精彩。
三、追求活動真實效,少些形式上的花里胡哨。
《科學》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因而我們的教學應該是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
1、課堂生活化。活動是兒童的活動,所以應該符合兒童的需要和實際。只有全面細致地了解了兒童的生活背景、個性特點、能力水平、處事態(tài)度等,才能使我們的活動得到兒童的喜愛,才能得到他們的熱心支持,才能使我們的活動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 、教材真實化。《科學》標準明確指出:“本課程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應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靠聽講來學習。”因此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在課堂、課本里,而應該構(gòu)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內(nèi)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3、形式實用化。新課程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一些新穎的教學形式被頻繁地帶入了課堂,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可從大量的課堂教學來看,很多教師為了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盲目地、不合時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的法子來自學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作為教師應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學生樂于學、樂于探索。活動是為教學服務的,不要本末倒置,追求形式上的花里胡哨,應該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課程在改革,改變以往教學中說教、灌輸、死板的傾向,改變脫離學生實際、脫離社會實際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上我們要摒棄以往教學中的弊端,用我們的真心、真情、真實、真意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讓“真”成為我們與孩子溝通的橋梁,讓他們保持一顆追求“真、善、美”的童心,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單位:新疆哈密市伊州區(qū)五堡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