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進行講課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同時在教育教學中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并進行探索創造。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才會充滿無限的期待和熱情。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有效的,學生主動動腦思考能使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對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談幾點心得。
一、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的能力
通過觀察實踐可以增強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認知能力,便于課堂上抽象概念的理解。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可以激發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課堂上對新授課才能有正確的概括,老師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構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學會在觀察時透過事物表象,抓住本質,發現規律,達到不斷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二、精心備課,做好教學設計
老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善于發現教材中所隱含的深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師還應將拓展意識運用到數學課上。例如涉及到語文知識,可以多講一些與其相關的,讓學生們理解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并且融會貫通,從真正意義上產生對知識需求的渴望。
三、培養小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要適當的讓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比如學習米、分米、厘米、毫米這幾個長度單位時,老師要事先準備好直尺、米尺等教具,課上讓學生依次自行測量身高、文具長度等,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多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總之,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引發同學們的創造性地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讓每一位學生養成愛想問題、問問題以及延伸問題的習慣,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自己有權利和能力去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
四、采用直觀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老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儀表儀態,尤其是課堂教學用語一定要以身作則,課堂上教師要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講透新授課的數學概念。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該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由直觀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這個基礎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多少的教學就根順利了,體現了“直觀”教學的優越性。
五、運用啟發法和發現法進行課堂教學
一個優秀的教師會懂得針對不同的學生能力差異,采取不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面對同一道數學題,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讓學生盡快地接受。如果起題意不懂,便可采用啟發、舉例的方法讓學生接受,發現突破口,用通俗簡易的手勢或圖形來化繁為簡。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對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掌握教師的方法下,通過發散性思維,使他們明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從而產生愛動腦筋、思考問題的習慣。在做數學題時,學會根據題目中的具體條件,自覺靈活地運用數學方法,通過變換角度思考問題。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多渠道、多角度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不能只重視激發興趣,也不能只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著眼于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興趣是思維發展的平臺,思維是興趣的基礎,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維潛意識中某些問題的探索而產生的結果。教學中一定要發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要給孩子們壓力,要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自由的發展。讓我們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樂學、好學、善學,讓他們在興趣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打好數學基礎至關重要,老師在教學中既要傳授數學知識,又要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單位: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蕎麥塔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