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而我們的中職英語教學仍然存在“費時低效”問題。中職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相對薄弱,雖然學了多年的英語,但還有許多學生畢業時仍然聽不懂、說不出、讀不順、寫不對,所學英語派不上任何用場。同時,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中職英語課堂成了教師照本宣科的“一言堂”,學生則成了被動地接受灌輸、強記硬背的容器。此外,拔苗助長式的應試教學也導致了“詳講知識、細摳語法、死記硬背、題海應試”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學科的趣味性、實用性被大大地削弱,更多的學生厭學英語。導致了學生所學的英語成了聽說方面的“聾啞英語”,讀寫上的“文盲英語”及交際運用時的“癡呆英語”。
因此,英語教師必須深刻地反思如何提高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趯W生發展的需要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構建高效課堂成為我們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的現實選擇。為此,很多同行對高效英語課堂教學的開展進行了有益探索。轉變教學觀念,實現教師與學生兩個角色的轉變。高效課堂是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時的“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而言的,是師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課堂教學實效,其高效性就體現為教學三維目標落到實處。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合作,自主展示和自主反饋矯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對學生的組織、指導、調控和目標引領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確立和增強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主導”的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實現教師與學生兩個角色的轉變:教師必須把習慣扮演的傳授者、監控者、主宰者,轉換成組織者、參與者、欣賞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學生的學習方式要由過去被動地接受、自我封閉、等老師教、轉變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中職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思考能力。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和空間,促使學生去質疑、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并采取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改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說、會說,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為有自覺能動性的人,教師才能發現學生的潛在能力和主動精神,為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創造良性空間。
引入合作學習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合作學習是以小組,學生彼此互賴合作,以達成組內共同學習目標的學習形態。它需要小組成員相互依賴、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來提高個人的學習成效,以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對學生而言,它是一種學習方式;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通過幾個方式引入合作學習。將學生按實際情況和需要合理分組,根據學生在性別、性格、能力、英語基礎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小組可以就近組合,可以按興趣、愛好自由組合,也可以根據任務的特點、難度等制定不同性格的學生組成小組。根據任務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類型的合作學習活動。角色扮演: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真實交際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話題討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話題或就找到某一問題的解決方法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后綜合,加工成小組意見,由小組代表到講臺上陳述。調查研究:教師首先布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小組成員經過分工后,開展實際調查。經過資源收集、信息處理后,推薦一位代表向全班匯報、交流。
總之,高效英語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獲。為此,教師要在英語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扎實地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展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單位:云南昭通市永善縣溪洛渡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