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我們曾對小學生做過一些用詞用句方面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詞句資源匱乏,主要表現在:見到一個生字時,不能組多個詞;用詞說話時,不能準確表達,張冠李戴;看圖說話時,敘述不完整、不具體;寫作文時,詞不達意、錯別字多;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思維也不夠活躍,知識面狹窄,語文素養較低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學生的詞匯量太少。為了讓學生走出語言表達的困境,我認為必須豐富小學生的詞句資源,那么怎樣才能豐富小學生的詞句資源呢?
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把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句式變換說法,這就大大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讀背精美詞句,豐富學生的詞句倉庫:重視讀的訓練“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古語點出了讀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教材,找出教材里的優美詞句,如成語、重疊詞、短語、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含義深刻的句子,名人名言、格言、諺語、詩歌、對聯、歇后語等,讓學生反復誦讀,使學生從讀中體會詞句的意思與感情,把文中詞句爛熟于胸,到用時方能左右逢源。讀的形式各種各樣,如默讀、小聲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特別重要的是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多少感情、語氣都在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朗朗讀書聲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達到背誦,語言倉庫的積蓄就會逐漸增多。
抓重點詞句訓練,實現知識與語言的遷移:我們知道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句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形式,是詞和句組成了一篇篇的小學語文教材,抓好詞句教學是閱讀教學的根本。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詞句訓練;可以運用比較法進行詞句訓練;可以運用填充式進行詞句訓練;可以運用直觀手段進行詞句訓練;可以運用句式變化進行詞句訓練;可以運用遷移規律,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等方法,可以帶動學生對字、詞、句、段、篇的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學習和訓練。學生學習理解詞句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是要通過對詞和句的學習來豐富學生自己的語言,實現知識與語言的遷移過程。
說精美詞句,將文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通過回答問題、小聲說、同桌說、班內討論、復述等多種形式說的訓練,加強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使語言規范、條理。課文中的詞句由書面語言文字轉化為信息符號儲存于學生的大腦中,并進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實質性地掌握這一門工具。教師可以開辟說話園地,開展課前一分鐘說精美詞句活動,讓學生按照座位順序,每人一次,這樣讓學生從說中豐富詞句資源。重視學生說的訓練要訓練學生說出對詞、句的理解,對內容的理解,對感情的理解。凡是“說”,就要通過大腦運用思維組織語言,這是內部語言訓練;凡是“說”,就想說好,口頭語言的準確性、條理性、連貫性、概括性、生動性水平都會逐步得到提高,這是外部語言訓練。讀熟了的文,用自己的口說出來,那是復述,復述是創造性的運用語言的過程。通過復述,加強了語言的再創造性訓練,促進了學生把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
積累課外精美詞句,拓展學生的詞句資源:在每一課的拓展課外資源中,出示相關資料讓學生閱讀;同時,激發學生利用網絡、圖書室等可利用資源查找相關資料的興趣。讓學生從中獲取新知識,積累語言。
總之,詞句訓練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落實到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每一步。(單位: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阿熱勒鄉拜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