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提倡高效課堂,這是時代不變的主旋律。對此,已有很多專家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人一直在布依族聚居腹地任教,在努力借助相關先進課題組改經驗來實施高效課堂,但是收效總不盡人意。雖如此,本人一直在不斷地努力學習、研究,試圖找到一條途徑解決此問題。通過粗淺的分析和研究,找到了一條輔助途徑――如何挖掘課堂中的“美”。對此,本人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如何挖掘課堂中的“美”,1是引言,2是教學手段,3是教學語言,4是教學內容,其中重點闡述如何挖掘教學內容帶來的美。主要意圖是通過對美的挖掘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有效促進高效課堂的達成。
關鍵詞:挖掘 興趣 課堂教學 美
課堂教學改革已經實施了很多年,相繼出現了許多先進的課改模式,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綜觀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獲得高效,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很多學習能力的鍛煉和情感的體驗,為學生終生自主發展奠基。由此,要搞好課堂教學改革這件大事,就是搞好每一堂課的教學,使之達到高效的目的。
眾所周知,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安排再怎樣的好,如果激不起學生興趣,效果還是不好,所以興趣還是很關鍵。興趣好比一艘船,是實施有效課堂的載體,有了這個載體,才能讓學生保持興奮的狀態來順利、高效完成一堂課教學任務。那么,一堂課的興趣何在?――在于各個環節的“美感”享受。那主要有哪些環節的美感呢?
抓好 “引言”環節的“美”:引言引得好,就即刻給予學生一個引人入勝的場面,相當于拉開了一個良好的序幕,很快激發學生注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動機。而這個引言來自于生活實際、社會熱點、音像資料、或實驗操作等,充分利用其中的某一方面來設置情景或懸疑,引人入勝,引發學生關注和思考,進而產生迫切研究和探討的強烈愿望。這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和注意力,為下文的學習創造了最佳條件。
抓好 “教學手段”帶來的“美”: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主要是借助一定的教具、實驗儀器和電腦、多媒體展示等現代化設備來輔助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學中,如果充分準備并且恰到好處地使用了相關的教學設備,會給教學帶來十分美感:直觀、形象、生動,非常容易理解,特別是現今使用的多媒體展示更是美不勝收:圖文并茂,規范,簡潔,色彩豐富,動畫,立體,真是美不勝收!勝過了千言萬語的解說!對全班同學特別是中下等成績的同學學習帶來極大的推動作用。如此的課堂,不僅能讓學生愉悅地接受學習,還能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于抓好 “語言”帶來的“美”:
語言是貫穿一堂課的一條紅線,是實施一堂課的主旋律,是美化課堂的關鍵手段。用得好,會讓課堂高潮跌宕起伏,美不勝收。因為,好的語言,能產生很強的磁力,有著很強的煽動和啟發作用,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思考和互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好的語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會讓學生注意力和思維一直緊跟老師走。所以,把握好語言的高超藝術,其效果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對課堂教學推波助瀾的作用有多大也是無法估量的。在整個課堂中,精彩語言主要用在“引言”、“啟發”、“提問”、“過度和銜接”、“精講”、“激勵”六個環節,在這幾個環節中除了準備有必講的內容以外,還要注意到聲調是高還是低、是高亢還是低沉、是慢還是快、是成熟的還是童聲的、是嚴肅的還是輕松的、啟發或暗示是否到位等多方面色彩,如果恰到好處,那將是讓課堂在緊張又愉悅的氣氛中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在于挖好 “教學內容”的“美”:
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美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從枯燥的被動接受變成有美的主動享受,這是上策。因而,美化教學內容是一堂課的最重要的環節。可想而知,此環節操作起來難度很大。有些科目如歷史、語文等其中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有美感,比較好操作,而理科特別是數學這個科目,內容十分枯燥,如何讓它美化起來,實在不好處理。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又回歸生活和自然,與人類生活和生產關系很密切,自然很容易從生活和生產中找到相關美的事例。具體表現在,現象之美、科學之美、對稱之美、威力之美、簡單之美等。現象之美,有大自然中日食、月食、彩虹、雷電、地震、海嘯、溫泉、潮汐、地熱、奔騰的水流、回聲等現象,在課堂上結合相關知識來適時地美化,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同時領會到神奇的科學知識。如日食,除了讓學生了解其奇特現象之外,還知道其中發生的原因或原理,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到知識,讓情感體驗和學習知識融為一體。對稱之美體現在二力平衡、平面鏡成像等;威力之美體現在太陽能蘊藏巨大能量、核能釋放、日夜奔騰的江河水力發電、千斤頂等;等等。這些美體現在相關的具體內容或現象上,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相關內容隨之點擊出來讓學生學習和感受。對于數學課堂,也有很多美的享受。
總之,課堂教學中的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既能在各個環節中找到美感,也能在實際教學內容中得到體現,無論是哪一科目都不例外,只不過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審美特點而已,關鍵是我們是否努力去發現、去追求、去挖掘。如果努力去發現、追求、挖掘,相信一定會找到美麗的東西,因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參考文獻:來自于互聯網“中國論文下載中心”刊登的相關 “美在物理課堂中的體現”或“美在數學課堂中的體現”論文。(單位: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董當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