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課這片沃土中開出的一朵艷麗的鮮花,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應該就是“研學旅行”的源頭吧。克一河小學以豐富的跨學科實踐活動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幾年來,克一河小學持續引進校外社會實踐基地資源,在活動組織、安全管理、課程設計等方面積累經驗,最終成功推出此次滿洲里研學課程。
活動組織: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旁人看來不過四天的研學旅行,克一河小學卻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去準備,出游前,學校層面的工作做得越細致,研學旅行開展得就越順利。尊重家長意愿、充分關注安全問題在組織活動中十分重要,我們讓家長充分參與,在充分尊重家委會建議的前提下,做出選擇,并第一時間將費用、出游時間、活動行程等相關內容通過微信告知所有家長,不到兩個小時,便收到了將近幾十條回復,也有部分學生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參加,在留言中希望以后仍然有這樣的機會。
安全管理:學校制定周密的研學活動安全預案、家長告知書,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的專項教育,包括了:住宿、飲食、校外活動、交通安全教育等,通過這些安全教育,讓全體師生都能把“安全”兩字牢記心頭。在途中帶隊老師們強調各項安全注意事項,要求學生不瘋打,不追逐,不私自離隊,時時清點人數,學生們聽從帶隊教師安排,隊列整齊,不大聲喧嘩,做文明的小學生。
課程設計:在4天的滿洲里研學旅行中,以集體旅行方式開展主題項目學習的一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形式,引進營地資源創新研學課程形式,為防止只“游”不學,讓研學旅行重在“研學”,40名孩子們先后自主選擇體驗了滿洲里文化、科技、美術等,并以自然為課堂和教具,以小組合作方式開展了多個課程設置,最終促成愛國主義教育、科技、生態文明習慣的養成。
出游前,指導學生“備課”:了解景點特點,確定研學方向。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意志,發展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我們提出了“我的行程我做主”的理念,發動學生、家長一起來策劃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比較和討論,策劃出最適合的活動方案。我們圍繞滿洲里的“研學”行程向全校學生征集旅游導圖,并要求學生結合平時所學的課程,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每個小組組長輪流上臺做報告,老師們從各個班級里收集了不少“金點子”,讓學生團隊做真正的主辦方,吸收各種合理意見后,我們先確定了活動目標:
目標一:發現“異域風情”的滿洲里。滿洲里作為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滿洲里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在這塊充滿“異域風情”的小城里尋找“異域風情”,不限角度。(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衣、食住、行發現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目標二:發現文化的滿洲里。碧波蕩漾的呼倫湖,承繼遠古文明的扎賚諾爾文化,游覽過程中,有哪些地方讓你很感興趣,或者讓你有所感觸。目標三:發現我眼中的滿洲里。通過此次研學活動,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滿洲里?通過游記、攝影或者繪畫表現出來。
準備旅行的過程,也是一個“研學”的過程,從設計研學目標到設計行程,全體學生全情投入,充分表現了研學旅行活動的教育性和實踐性。
游覽時,學生自主“發現”:感受外在的美,尋找內蘊的趣。盼望已久的“研學”之旅終于成行了。背著鼓鼓囊囊的旅行包,我們登上了一輛滿載歡樂的列車。同學們一掃往日呆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們有的欣賞窗外飛速流動的美景,有的擺弄先進的科技產品,有的在分享著零食,有的與同學侃侃而談。車廂里蕩漾著歡樂的笑語,充滿期待的我們踏上通往滿洲里的路。景點里,他們有的書寫景點名稱,吟誦著意蘊深沉雋永的楹聯;有的采訪路人,記錄下外地游客的感受;還有的用畫筆描繪風景,快速飛舞的畫筆下,雕梁畫棟栩栩如生。但在我的鏡頭里,認真的孩子們才是最美的風景,看著他們來回穿梭于別致的套娃廣場、承繼遠古文化的猛犸象公園、莊嚴雄壯的國門之間,宛如一只只快樂的小蜜蜂,我們也樂在其中。面對這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問題,我們沒有回答,只是笑著讓他們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因為看到學生們那一雙雙好奇的眼睛,我門覺得這次“發現之旅”已經首戰告捷:一顆顆求知的童心已被點燃……
活動感想與收獲:既能寓教于樂,也能激勵學生。研學旅行,讓學生覺得很興奮,出發前,每一個走出校門、準備登車的學生的步伐都是那么輕盈而有活力,他們“裝備齊全”,胸前掛著數碼相機、腰里裝著智能手機,興奮之情溢于言表。路途中,車里的學生們有的唱歌、有的玩游戲……氣氛非常活躍。
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研學旅行中,學校將學生每10人分成一組,設組長一名,負責每次活動點名,帶隊,出現問題及時向帶隊老師反映,每個組長都很盡責。如在參觀過程中,因游人多,學生走散,組長自發找人;有的學生腿酸了,不能走,同組同學輪流扶著走;有的同學初次坐車暈車嘔吐,同組同學幫助照顧。通過集體活動,培養了學生集體意識,關心他人意識,培養了團隊精神。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通過同行、同吃、同研學,教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的感情變得非常融洽。有的教師時刻牽著學生的手。有的學生看到教師背著物品,搶著幫教師提。有的學生物品丟了,同伴主動幫助他尋找。平常有的學生因成績不好,教師不看重,但通過研學活動,教師發覺這些學生還是非常可愛的。親其師,信其道,相信研學過后,師生關系會更加和諧。(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克一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