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養發展為根本的綜合性課程。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建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理 念的一個重要舉措,在核心素養的內涵中明確地將人的道德素養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等,這是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底蘊和本色,立德樹人是具有中華文化特色和時代特點的育人模式。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關鍵在教師。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自覺提高自身學科專業素養,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打鐵先要自身硬”,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有較高的自身素養,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以德服人,時時為人師表,處處做生表率。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中,我們道德與法治老師要更新教育理念,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為核心,要以學生為主線,煥發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積極性,關注學生問題生成、實踐、操作、思維轉化、問題解決的全過程,促進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轉變。同時,教師要以自身素質力量選擇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內容,采取合理的方式手段,創造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獲取整合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在內的綜合性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是把握知識學習的標準,明確培養方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知識的學習,而且應該要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把握知識學習的標準,明確培養方向,讓知識學習之后能真正對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有幫助,促成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形成,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促進生態課堂的形成。而把握知識學習的標準就是要讓學生對知識學習達到概念化、結構化、條件化、自動化、策略化,明確培養的目標,才能促成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構建生態課堂。而所謂結構化是能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加以歸納和整理,使之條理化、綱領化、做到綱舉目張。同學們也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習慣,要把自己逐步培養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培養法治意識,培養核心素養。
三是創設有效情境,構建思維平臺。認知理論與建構理論都強調學習是主動而積極的過程,學習者知識的獲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同學間的交流來實現,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最終教育效果不是簡單地通過筆試來評價,而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生在真實生活實踐中的表現來評價。教師要創設靈活多樣的情境讓學生探究、體驗、感悟,在體驗感悟中實現知識、能力、情感、品德等的統一,在體驗中感受生命的涌動與價值的升華。情境創設時,我們教師要認真思考,既要與教材相關知識點相聯系,又要能結合學生的實際,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和堅定的社會責任感,同時能引領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培養。
四是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特級教師繆劍峰老師在《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講座中提到,要在課堂教學中提升核心素養應該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如符號性學習活動、交往性學習活動、操作性學習活動、實踐性學習活動、反思性學習活動、體驗性學習活動等。因此, 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 , 如講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五課《在品味情感中成長》中,老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漫畫并提出問題“老年人跌倒該不該扶?”讓學生討論,對于這個問題,生活中許多人也經常熱議。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觀看的過程中,分析各類現象的成因,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同學們積極參與熱議,懂得了要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把跌倒者扶起來,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得到冷漠對待,而且把跌倒的老年人扶起來能讓受助者與我們自身體驗到滿足感、幸福感,同時知道幫助他人也要學會技巧。通過此類活動讓學生研究當今社會問題,從解決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培養社會關懷意識,增強主人翁意識,將書本上所學的重點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提高分析判斷以及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樹立起良好的社會核心主義價值觀,在生活層面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價值觀念。逐漸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增強了法制觀念,提升了公民素養。同時深刻的認識到,和諧社會建設,人人有責。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學校德育教育和品德養成的重要基石,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立德樹人,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學習目標,回歸課堂本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努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基礎教育整個過程和所有學科。我們要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價值,堅持在課堂實踐中探索創新,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個性 , 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活動中積極主動 , 不斷提升核心素養。(單位:山東省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