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是英語四種能力的基本、重要的能力之一。初中英語課文閱讀的開展是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英語課文是學習內容的載體,應作為教學的中心。過去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以語言知識講解代替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把完整的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使學生在課文學習中一片茫然。學生沒有充分地思考和參與語言實踐的活動,處于被動狀態。英語課文講解,不應該離開句和篇,要通過對上下文的理解去記憶生詞和語言點。在進行課文閱讀教學時,不是把課文從頭到尾細細講解一遍,而是把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放在對課文的整體學習中。
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具呈現課文的生詞和課文大意。在引導學生試聽時,出示的直觀教具(圖片、事物、幻燈片,簡筆畫等)或歌曲、故事、影片等等,學生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懂。注意一定要使第一次強化的印象清楚、準確,這是使學生掌握課文的重要環節。接著讓學生作出預測。預測是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題目,圖片或老師所給的詞匯預測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輸出,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自主學習、自主參與的能力。模仿跟說的方式要多樣化。邊呈現,邊跟說;或先呈現,后跟說,先集體后個人,或先男生再女生等等。但跟說時有兩點需要注意:1、先聲音,后文字。2、跟說內容要盡可能輔有相應情景。例如在七(下)Unit I Section B 2a的課文學習中,課文中Peter, Ma Huan和Alan這三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老師一邊做打籃球的動作,一邊領著學生說:I like to play basketball.學生跟說時,也做著相應的動作。這樣就使模仿跟說富有趣味性,避免了鸚鵡學舌的跟讀。同時注意此方法較適合七年級的學生,到八年級后可能有學生不愿意做相應的動作,那么教師就會用實物或圖片向學生展示跟讀的內容。學生通過試聽和跟說,對課文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口頭問答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有利于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播放錄音一遍,要求學生大體上聽懂課文。然后,學生根據錄音內容,回答問題。七年級新生可采用逐句跟讀。讀完一段后,教師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問題,并通過討論釋疑。特別是在八年級英語課文中難句增多,教師并不逐句翻譯,只有學生讀讀議議過程中,提問一些重點和難點引起學生注意。讀議之后,要求學生齊讀課文,然后進行單個朗讀。注意教師要對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復述表演是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在學生用所學語言進行口頭表達之前,教師提出說話的主題,并根據所需要的情景。如在教七年級下冊Unit 11 Section A 2b的課文時,教師讓學生看幻燈說活,并在幻燈上出示關鍵單詞:school trip, interesting, by train, took photos.通過看關鍵詞或圖片說話的訓練,一能幫助學生快速記住課文,二能有效地提高說英語的能力。有些課文情節有趣,教師將它改成短劇,再要求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學生的興趣高漲。
教師按照課文的內容設計出不同的表格供學生填寫,進一步增強對課文的熟悉度,提高單詞和詞組復現率。通過填寫表格,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更加熟知,有助于進行本單元的寫作相關練習。語言訓練對學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系統地掌握詞匯和句子結構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能通過這種方式,檢查學生寫作能力。教師把語言訓練主要分為詞匯學習和句子結構兩個部分。詞匯訓練,重點是詞組和習慣用語;句子結構主要是動詞的習慣用法。先讓學生總結出課文中的相關重點詞匯和句子,若總結不足則教師給予補充。教師在設計內容時,緊扣課文。精選習題,訓練形式多樣,有填空、完成句子、改句、造句、互譯等方式。下面列舉七年級下冊Unit 6 Section B 2b 中的兩種語言訓練方式。第一是詞匯方面,要求將課文中Sports star eats well 中的副詞well 和形容詞good 對比,進行造句。教師給出例句,如:I play basketball well and I want to be a good basketball player.最后學生自己總結出“形修名,副修動”。第二是練習動詞的習慣用法,要求將課文中I don’t want to be fat. 中的want進行造句訓練。最后由學生總結出want 的用法。注:如果學生自己總結有困難,教師會進行提示。學生在跟讀課文內容和語言訓練的基礎上,可讓學生縮寫課文或變換人稱進行寫作訓練,使學生從口頭的說到填寫表格及語言訓練。這樣,閱讀與寫作密切結合,學生能獲得讀寫的全面訓練。
教師在課文閱讀教學中根據課文長短、文體等具體情況對上述環節進行刪減。整個語文閱讀教學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總之,初中英語課文閱讀教學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作為初中英語老師,教師要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單位: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