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成為當今美術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是我們努力達到的目標。所謂的探究就是老師讓學生在美術活動的實踐、探索的過程中,使學生在獲取美術知識的同時,逐步獲得探索與創造的感情體驗,理解和掌握美術活動的方法和技能,最終形成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嘗試中探究。在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嘗試體驗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嘗試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在自主學習中,學習到應掌握的知識,達到探究學習的目的。例如:美術教材四年級上冊《花手帕》一課的教學中,開始我帶領同學們欣賞課文中學生作品,提出問題:這些紙手帕是怎樣制作的?接著進行討論分析,提出折法啟示。此時,學生有嘗試的欲望,我便讓他們獨自制作自己的紙手帕,學生們很快投入到染制活動中,在初次的嘗試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困惑的問題是,為什么會這樣?帶著自己的問題,我讓他們在嘗試創作后互相交流,并再次嘗試,從折、染的過程和方法中逐步總結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折如田字格、米字格、輻射狀、折扇形折疊、任意折疊、揉紙團法等。染色要領:色彩不宜過多,角、邊、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決定圖案的形成等,以及染色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分析總結和不斷的嘗試,同學們在自己的嘗試體驗中獲取了知識和經驗。然后,教師針對問題講解示范,學生進一步了解掌握了制作方法,使他們真正在探究中獲得經驗,確立了學生主體地位。
在討論中探究。美術教學就是培養學生憑借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而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對疑難問題展開討論是我們常用的方法,學生能通過互相交流,說出自己不同的見解,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有利于喚醒學生的聯想,并以此表現于創作中。
在欣賞中探究。“美術”又稱為“視覺藝術”,美術教學應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通過欣賞讓學生的感官受到沖擊,在欣賞過程中領會作者的情感,增強審美意識。例如:在《大家一起畫》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播放一段音樂,要求學生仔細聽,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領悟這段音樂的韻味,接著出示一副作品,并告訴學生這是老師聽了這段音樂曲后創作的畫,請同學們看看這幅畫,體會老師當時的心情,是用什么繪畫形式來表現的。然后,教師又出示幾幅名畫,引導學生從線條、色彩等角度去感受名畫。此時,有的學生說這幅畫表現了奔放的心情;有的學生說那綠色好像在大草原上呼吸,那藍色好像清涼的海風,那紅色是我們愉快的心情,學生的創作欲望大增,并主動投身到分析、領悟的情境中,使他們知道如何用繪畫形式來抒發情感。
在自學中探究。讓學生獨立學習某一種知識和技能是引導學生探究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學生獨立地去揭示問題,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考相對集中,同時也讓他們體驗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悅,讓教師進入主動探究的最佳狀態。例如:《星光燦爛》一課教學中,我沒有教授浮雕星星的制作方法,而采用讓學生看圖示自學,課文中有四個不同形狀的星星制作圖示,開始,我便引導學生學習看圖,理解圖示各種線的含意,在掌握圖示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去學習制作方法,經過看圖自學后,讓四個同學上臺在投影儀上,邊講邊一步步示范制作。這是四種不同方法的制作,同學們在學習時,只自學了一種,經四個同學的示范隨之學會了其他的方法。接著,又讓學生在這四種方法的基礎上,自己去創造出不同形狀的浮雕星星。本節課全程是一個自學探究的過程,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勇于創新的過程中,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學成功的喜悅,這是他們自己學會的,不僅學會了制作方法,而且學會了怎么看圖制作。
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只有教師自己首先大膽地解放思想,有開闊的視野和創新意識,其次通過組織學生在對提供的多樣材料建立起見多識廣的基礎,敢于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合理組織教學,甚至可以組織辯論賽的形式,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通過教師設計的一些圍繞作品主題、形象的象征性等針對性強的問題,積極啟發學生思考,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調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從而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白城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