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門生活化的語言,教學過程本來就是一個寓教于樂的交際活動過程,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編排也力圖體現這一特點。新教材以語言結構為主體,將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主線貫穿始終,把教育思想的教育內容融為一體,不但教學生語法結構,而且教學生如何使用語言,使用語言來學習語言,使英語教學過程語言交際過程。如果教師能夠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充分考慮各個教學環節,把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經久不衰。英語涉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和信息,在學習中如果能夠直觀地將這些事物展示給學生,無疑將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在日常的組織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口語教學,有步驟、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在自己掌握的語言范圍內運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型,借助手勢表情,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口語作業也稱實踐作業,其內容有單詞辨音、模仿課文原聲帶的朗讀、簡單的課文復述等。這些作業要求學生把它們錄制在磁帶上,在自說自錄中認真追求自我完善,使他們懷著極大的熱情、興趣和的注意力及表達能力較弱的男學生從口語實踐中增強記憶力。
為了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我總是想方設法搞一些小活動。課前,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用學生聽懂或大致聽懂的英語講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的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或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對學生進行辨音練習,提供近似語音的單詞,以提高學生辨別近似語音的能力;其次,課前讓學生進行日常對話、講短小故事、講笑話或表演小品等,給學生提供說、練的展現機會;第三,經常播放原聲帶,外國原聲電影和學唱英文歌曲,訓練學生聽力,并讓學生模仿跟讀,以培養他們的語音語調;第四,在課堂上經常根據教材的內容設置具體任務、限定時間,讓學生以小組或兩人的形式互相商量編對話或故事,即興開口說英語,大大提高了口語能力。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的英語課使不夠的。所以,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活動不應使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使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的組織。比如,有目的地培養骨干,開展英語游戲,開展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使活躍學生的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學習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課內外相結合,相得益彰。
然而,學習的深入,生詞難記,課文難懂,練習難做等都會出現,如果不及時引導,學生的興趣就會減弱,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下降,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詞匯教學就是教學生死記硬背。學校曾經進行英語識詞,教學的實驗證明,識詞的優點確實,但要使學生接受這種教學法,獲得圓滿成功, 就有相應的措施跟上,大量的閱讀來增加生詞的復現率,使記憶強化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反而會使詞匯的教學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過程,有人誤解為識詞就是把單詞按一定的規律在一起讓學生死記,面對新教材每單元幾十個單詞 有的教師最常用的策略就是讓學生先機械地背半天單詞,再聽寫,因為學生缺少科學的記憶策略,背了半天記不住幾個單詞覺得今天記住了明天又忘記了會使他們逐漸產生焦慮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生厭學二,教師采取錯誤的補救措施為了讓學生掌握詞匯,教師常常逼迫學生課后十遍二十遍的寫單詞,結果適得其反這種罰抄單詞的方式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厭惡學習英語。
除此之外,一些名詞的教學,除了可以釋義、展示單詞以外,還可以把相關的照片一并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直觀理解,作為加強語言運用訓練的措施,還可以展示相關的生活畫面,展示在語句中怎樣使用這個單詞。旨在讓學生明確其含義,然后再一個一個地出示整個單詞,這種將圖文、聲音、應用情景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簡化了學生將文字和圖像相對應的過程,提高了學習效率。
最后,中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匯,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中學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單位:廣西百色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