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翊
內容摘要:大學英語是一門語言性質的學科,關于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有著較大的難度,大學英語卻沒有高中英語的要求嚴格,很多大學生學英語就是為了期末考試及格,很少去思考。然而,如果大學生在英語課堂養成了良好的思辨能力,就有利于促進交流和溝通。本文著重探究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大學英語 思辨能力培養 思辨模式 構建
現今中國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還沿用著傳統的模式,老師在課堂上講重點,講考試技巧,學生坐在下面聽講,做筆記記錄。然而,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思考,去提問,去口語表達,就形成了不愛思考的習慣。隨著大學課堂的改革,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成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話題[1]。
一.思辨能力的提出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了“思辨能力”一詞,最早是由蘇格拉底提出的疑問和反思,要求回答問題要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自己要事先思考和自我判別。思辨能力有共性也有差異,但是我們能共同看到的是其中具備的技巧和方式方法。思辨能力在英語的學習中相當重要,利用思辨能力去解決大學英語中面臨的困難,提升精神修養。老師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學生交流溝通,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二.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面臨的困難
近年來,在我國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取得較大成就的同時,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回顧初高中課堂,英語作為中高考的難點和重點,老師教學要求嚴格,學生也學習刻苦,每天有習題練習,定期考試,學生掌握了海量的單詞和語法。大學以來,英語不再嚴格要求,大多數學生不再對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學習欲望,上課聽講只是為了期末考試,平時練習只是為了過四六級,不再深入研究學習。導致的結果就是,上課老師講重點,學生做筆記,考試之前備考,背重點,考試依舊取得高分,卻不再思考問題的答案,幾年下來,學生單詞、語法忘記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大大下降,甚至不敢開口與外國友人交流。
二.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的策略
1.老師布置課前預習,要求學生課堂提問,主動回答問題。
大學英語課堂上,往往是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全班沒有同學主動回答,老師為了活躍氛圍,不得不采用回答加分的辦法鼓勵學生回答,然而帶有功利性的方法作用不大。如果學生習慣了一成不變的課堂學習,就會變得懶惰,缺乏主動思考,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反應力會下降,變得遲鈍。要想改變這種困境,首先,老師布置課前預習,預留問題上課提問,分小組完成作業的形式,讓每個同學真正融入課堂學習中來。其次,將內容分為若干板塊,分小組展示,可以以任何形式來課堂展示,讓學生體會老師上課的感受,身臨其境,換位思考。
2.將課堂講解與實際體驗相結合
大學英語課堂上,除了講授重點知識,學生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很少有機會與老師交流。可以利用模式構建改革的機會,創新課堂形式,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走出課堂,真正提高思辨能力,在交流中思考學習英語的技巧和能力,靈活應用。大學校園幾乎都有留學生,有外貿交流協會,老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創立每周固定的英語角,為學生和外國有人創建良好的交流平臺,通過實際的交流,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弱點和不足之處,并且日后逐漸提高口語表達,豐富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更多結合實際背景去了解,交流。
3.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情景模擬,情感交流,創新思維。
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推理、分析的能力,通過自身的自我管理,自我實踐,自我創新,達到對知識的把握和靈活應用,是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自主提升的重要方法。這其中的重點就是對學生情感的培養[2]。第一,用刺激性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并有興趣的去學習,思考;其次,需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先進的技術條件作為依托,利用有限的資源設備,書籍、音樂表演、網絡教程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思辨能力。
案例分析:
1.老師課堂上拋出話題,說出一個故事的前部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后思考結局,課堂上用英語表達,可以憑借團隊的想象力,自由發揮,促進小組集體成思辨能力。當然,學生可以小組討論,以小品或者視頻展示、集體誦讀的方式講故事介紹和表演出來,使得課堂氛圍生動、形象,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2.創新課堂展示:
老師將上課內容分為若干板塊,由同學自由組隊,并以抽簽的方式決定每個小組的講課內容。講課內容為課前10分鐘小游戲熱身,小組成員輪流講解,課堂問題討論,課后作業解答,同學和老師點評、打分等流程,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真正學會思考問題,提高思辨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需要教育工作者、老師、學生共同努力去實現,將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巴斌,王建陵,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2014,(30):28-29
[2]薛莉,分析英語教學中構建思辨能力的培養模式[J].高校英語教育,2014,(28):47.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