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波
內容摘要: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是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干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因此,輔導員應當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本文筆者就站在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的視覺下,結合我校輔導員師資力量和結構來探討關于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問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化 專業化 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部于2014年3月25日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以下簡稱《標準》),提出構建高校、高職輔導員隊伍能力標準體系,推動高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雖然在輔導員隊伍建設這條路上也展現的小有成就,但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以及教育發展的需要,接下來筆者就簡單分析高職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高職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現狀
1.1職業發展空間較小、職業認同感不高,隊伍不夠穩定。輔導員工作壓力大、負荷重,有關數據顯示,46.12%的輔導員認為輔導員工作使其感到前途渺茫,僅有15.65%的輔導員認為前景廣闊。部分輔導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輔導員崗位作用的認同感不強,在一些高職中,多數輔導員工作2-4年就轉崗了,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較差。
1.2管理機制不健全、職稱評定困難,福利待遇偏低。據筆者了解,當前有關輔導員的管理機制并不完善,輔導員的職稱評定、考核晉升制度落后于這支隊伍的現實發展需求。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與工資、津貼以及各種福利待遇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客觀上降低了輔導員的待遇水平。
1.3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化程度不夠高,自身素質有待提高。高職輔導員隊伍學歷結構復雜、學科結構不合理,思想教育類背景的輔導員人數較少。隨著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輔導員隊伍人員缺失,整天忙于瑣碎的事務,時間及精力有限,難以深入的開展理論研究工作,導致輔導員隊伍中難以形成良好的學術意識和學術氛圍。
2.高職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策略分析
《標準》對于構建高職輔導員隊伍能力標準體系、推動高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有著綱領性、指導性、示范性的作用。為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推動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各高職院校當及時調整和完善輔導員培養培訓方案、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考評考核指標等,努力將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升到新水平。
2.1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打造綜合化的培訓平臺。當下,盛行的是多元化發展,輔導員隊伍也應當跟隨時代進步的節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化機制,以職業化、專業化為目標, 搭建輔導員隊伍的工作平臺,推行專業化、個性化的培訓制度;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訓體系,做到先培訓后上崗,堅持日常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校內培訓與校外交流相結合、專家講座與學員討論相結合、網絡培訓與走訪實踐相結合,組織輔導員學習時事政策、教育學、心理學、就業指導、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學校將輔導員納入師資培訓計劃,不斷提高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堅定輔導員職業發展信心、提升職業認同感。
2.2完善輔導員隊伍職稱評定、考核晉升制度,推進職業化發展步伐。學校立足學生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目標,改進和完善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體系。在學校專職輔導員評聘中,充分考慮輔導員工作實踐性強的特點,在堅持任職條件的前提下,注重考核申報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理論政策水平及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績和能力等綜合素質。在專職輔導員中設置非領導職務,凡在專職輔導員崗位工作滿3年,經考核合格的可確定為副科級輔導員;工作滿4年,經考核合格的可確定為正科級輔導員。學校在二級學院設立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一職(科級正職),滿足特定要求即可申報。學校鼓勵和支持一批專職輔導員攻讀相關學位和業務進修,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
2.3加快建設力度,提升隊伍綜合素質。學校是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大本營,當支持輔導員緊密聯系實際工作開展相關研究,每年拔專款資助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項目,培育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輔導員可以承擔形勢政策教育、就業指導等相關教學工作。這樣的規定不僅為輔導員以后評定職稱提供便利,也給輔導員提供繼續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等理論知識創造條件,對于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培養,提升了隊伍的整體素質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需要通過輔導員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輔導員隊伍建設體系的建立和制度的健全,來保障輔導員隊伍健康、穩定、長期地發展;是一個需要政府、學校、社會等結合內外部環境,共同努力、共同完善的一個系統化、動態化建設工程。
參考文獻
[1]張效英:《高職輔導員學術研究的現狀和對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2]李朵.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