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要】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讓學生個體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習小組在集體范圍內展示自己思維方法的過程.學生通過互助探討、小組互助的方式揭示數學規律和解決問題,提高自我交流和表達能力.這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時間;內容
自2015年秋季起,我所任教的學校開始實施“1+5”自主學習數學教學模式.其中“1”指前置作業,“5”指課堂教學的五個環節:小組交流、匯報展示、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和達標測試.學生前一天晚上獨立完成前置作業,第二天新課伊始由教師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前置作業上的習題.
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兩年多來,我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該種學習方式,有些知識點讓學生討論,雖然氣氛活躍,但容易流于形式,不能發揮該種學習方式在發散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價值.因此,我在實際教學中對該問題進行研究,總結了一些小學數學中適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或者合適的使用時機,具體如下.
一、用于強化記憶時
有一些公理、定理和公式等內容,學生識記有困難,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兩人或三人互相說一遍,再集體背一遍,強化記憶效果好.科學表明在單位時間內和同伴進行強化記憶競賽會起到良好效果,記憶結果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但是要注意此種學習內容下所組建的小組最好不要超過3人,否則會容易偏題.
二、用于鞏固訓練時
在小學數學中,有些鞏固訓練的知識,例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求法”“約分化簡分數”等,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說一說如何進行操作,最好先讓學困生說一說再讓學優生補充完善注意事項.具體到我校的教學模式中,一般先讓中等生說出算理、算法、計算步驟,再讓學優生補充完善,最后讓學困生完整復述一遍.這種方法效果甚佳.
三、用于一題多解時
在應用題中,會出現一題多解的情況.此時組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看哪種方法行,哪種方法不行,哪種方法更簡單、有效,可以大大縮短計算時間,拓展學生思維、高效便捷,學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識點.
四、用于解決疑難、拓寬思維時
數學課堂中有時會遇到疑難問題或者學生思維受阻的情況,此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互相傾聽對方的思路,產生疑問或爭辯,幫助部分學生走出思維誤區.有時,小組討論產生爭辯會讓學生受到啟發、靈感頓悟.要注意,在遇到學生討論產生不同見解的時候,教師最好不要立馬做出判斷,這樣會左右學生的思維.教師最好放權給小組,可以進行班級討論,每個人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適當加以引導,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五、用于探索開放性問題時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但邏輯性不強.探索開放性的問題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一個人的思維有限,但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以使更多的挖掘潛能,為解決問題創造條件.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賦予了教師更多的含義,教師不能固守原有的做法,要因時因地而改變.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做來更好的引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科學設計合作學習的任務
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是教師設計好合作學習的任務.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任務時要注意三點:1.保證所學知識具有連貫性和銜接性,即新學習的內容和學習者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發生聯系.2.保證學習材料有一定梯度.3.難度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例如,在我校的五年級下冊“分數和小數互化”前置作業的設計:
問題1:0.7里面有幾個0.1,表示()分之();
問題2:預習教材45頁的習題,把0.6,0.75和1.2化成分數,寫一寫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問題3:預習教材45頁的習題,把910化成小數,寫一寫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在該前置作業的設計中,問題(1)的設計是復習舊知,問題(2)和(3)是在預習基礎上的探究新知,其難度有一定的梯度.
(二)積極參與學生合作交流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我經常深入到各小組中去巡視,成為他們的顧問,傾聽他們的發言,有時也加入他們的討論,與學生締結成了學習共同體.我發現,通過該種方式,學生對教師的好感與日俱增,隨著交流、互動的次數增加,學生越來越喜歡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一次課堂巡視中,我發現有個小組的學困生不敢積極發言,說話經?!皵嗥保野l現這種情況后,沒有直接引導該生發言,而是單獨找其他幾名學生,鼓勵他們給該學困生提供機會,表達意見.后來該學困生逐漸轉變學習態度,積極加入到合作學習中去.這種教師角色的轉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尊重.
(三)合理調控課堂進程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出現的問題積極地進行課堂調控.要做到:1.盡量做到公平公正,鼓勵學困生加入討論中,不淪為“看客”.2.當小組討論偏題時,教師積極糾正.3.把握討論時間,不給學生過多討論時間,避免討論完后不知道干什么,無所事事.4.對于個別提前完成討論任務的小組,教師要嚴把質量關,如果質量不合格,教師要予以引導糾正.
教師的教學要根據教學環節的改變而改變,教師的角色也應隨之而改變.
總之,如何合理設計合作學習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篩選和設計,既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合理的把控課堂進程,既保證教學有序進行,學生均衡的參與課堂討論又保證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討論任務是我今后教學中應積極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