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芳
【摘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迎合低年級小學生心理和學習特征,采用各種不同的趣味性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鞏固知識,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將就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趣味性教學方法展開深入分析,以此為低年級數學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教學方法;方法應用
小學低年級學生雖然年齡比較小,不過好奇心比較強,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本文認為應采用合理的趣味性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在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特定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永遠是人類學習新鮮事物的最大動力,學習數學亦是如此,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共同學習的樂趣.在面向低年級學生開展教學時,可通過巧妙性提問的方式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郁的興趣,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注意一點,在創設情境時,最好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以教材內容為落腳點,這樣便于學生們理解,更容易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課“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為了讓學生們更客觀地認識“加減法”,筆者拿出了一些糖果和2個小布娃娃,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筆者分給了布娃娃甲5塊糖,并要求學生們數一數一共幾顆糖,學生們非常容易地就數出來了,然后筆者接著問學生如果從布娃娃甲中拿出3塊糖給布娃娃乙,那么布娃娃甲還剩幾塊糖,學生們在思考片刻之后給出了正確答案2,為了驗證答案是否正確,筆者實際操作了一下,并直接要求學生們數一數布娃娃甲所剩顆數,的確是2,證明學生們的回答非常正確.然后又向學生們拋出一個問題:布娃娃乙吃不完,返還了2顆糖給布娃娃甲,此時布娃娃甲一共有幾顆糖?在進行一系列引導之后學生學會了“加減法”.在臨近下課時候,筆者將糖塊分給學生們,獎勵他們今天良好的表現,并叮囑他們日常生活中少吃糖,要愛護牙齒.
二、強化師生互動與交流,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
在面向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趣味性教學時,不僅需要教師用語清晰、通俗易懂,還需要強化師生互動與交流,不僅能夠拉近師生關系,還能夠消除學生緊張情緒,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可以說教學環境直接關系到學習效果的好壞.民主而輕松的教學環境往往能夠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構成輕松自由的思維空間,能夠積極開拓思維,充分發揮想象力,踴躍參與教學組織活動.但若課堂教學氣氛嚴肅,學生就會不自覺地保持緊張情緒,而這不僅會嚴重挫傷學生的主動性,還不利于思維發散,不利于激發其探索欲和創造欲.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課“有余數的除法”時,筆者課前準備了4個橙子,并向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若將這4個橙子平均分給2名同學,那每名同學能夠得到幾個橙子?”這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們都大聲說:“2個”.接著再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把4個橙子平均分給3名同學,那每名同學能夠得到幾個橙子?”這個問題學生們之前沒有接觸過,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不過這是一個生活化問題,學生們在思考了一會之后,紛紛表示每人可得一個,并且還會剩下一個,無疑這個答案是正確的,并且也正是本節重點學習內容,筆者對學生們夸贊了一番,他們不僅思考能力強,并且善于分析問題,學生們聽后都比較開心,整堂課表現得比較活躍,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并提高思維能力
動手操作不僅能夠能夠更好地集中學生們注意力,還有利于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并且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數學較為抽象化,并且用語較為晦澀,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因為其年齡比較小,思考能力較弱,只根據教師的講解進行學習,可能無法真正體會到知識的內涵、掌握知識,這時就需要學生通過親手操作的方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課“認識鐘表”時,筆者事先準備一個鐘表,在開展教學時,首先向學生們介紹了讀取時間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們利用教學道具親手調節時間,并讀出具體的時間.這種讓學生自行操作、自行觀察并回答問題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不僅能夠加深知識印象,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夠更深切地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關聯性,更好地認識數學價值,有利于提高個人數學素養.
四、靈活運用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在其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理論中明確表示,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意識萌芽時期,此時其思維發展集中于運算階段,往往通過具體的物體、對象或者過程進行計算、開展思維,還不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與水平.對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開展教學,在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教學模式,多渠道多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繼而促進小學生切實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課“有余數的除法”時,可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們對展示什么是“有余數的除法”,幫助學生初步形成余數概念,而后通過開展“分組”游戲的方式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且充滿趣味性的環境中更容易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并且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綜上所述,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關鍵開始點,小學學習會對后期學習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迎合低年級小學生心理和學習特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增強課堂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