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民族不斷改革創新的動力,新時期下,文化已經成為國際間競爭的重要籌碼。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的建立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本文將以新時代特征為背景,對群眾文化的定位與服務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群眾文化 新時期 服務模式
群眾文化旨在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緩解人們的工作壓力,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眾多閑散人員共同參與一個文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要,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其歷史地位和社會功能不可替代。
一、群眾文化含義及定位
要研究群眾文化的有效服務模式,首先要清楚群眾文化的含義特點以及新時期下的歷史定位。
(一)群眾文化含義及特點
所謂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工作范圍外,所進行的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其主體是群眾,客體是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目的是滿足群眾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群眾文化特點有四:群眾性、自娛性、傾向性和傳承性,其中群眾性是顯著特征,自娛性為外在特征,傾向性是內在特征。
(二)新時期下群眾文化的基本定位
隨著社會經濟市場化的發展,我國形成了以市場經濟為核心的基本經濟制度,而經濟與文化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經濟制度的改變所帶來的影響是大眾文化、娛樂文化國辦的概念逐漸消除,在人們的觀念中,群眾文化的社會地位和作用逐漸被忽視,某些地方的群眾藝術館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形勢、追求個人經濟利益,竟簡單的模仿大眾文化和娛樂文化,使群眾文化失去了生機和活力,社會功能逐漸喪失,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群眾文化以人民群眾為主體,人民在文化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陶冶情操獲得審美享受并提高自我修養,在文化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二、加強新時期群眾文化的服務模式的建設
群眾文化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功能是無可替代的,新時期下加強群眾文化的服務模式建設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利民工程,政府要緊跟時代發展進程,結合我國具體實際情況,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服務模式建設的進程中。
(一)加強基層文化隊伍的建設
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以及主管單位必須進一步的明確自己的工作責任,根據人事單位部門的編制人數,進行群眾文化建設干部的配置工作,具有專業特長的文藝老干部要特別重視他們的配置工作,并且根據年齡和勞動力以及職位等條件等進行基層文化的干部的工作重新調整工作,盡量做好基層文化隊伍的干部選拔和任用工作。另外,各級部門還要努力的發展業余文藝團隊,大力的改善外部的群眾文化的服務環境,擴大和強化文藝骨干隊伍的建立,進一步活化和增強新時期群眾文化的活力。
(二)建立引導、探索機制,開展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
首先,各個領導部門要堅持分類指導工作。由于各個基層單位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在進行文化建設中我們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基層具體的情況進行分類,結合實際建立不同的目標,增強知道的針對性。其次,在開展群眾文化服務工作中,要搞好示范工作,以點帶面,在開展群眾文化服務模式的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選擇一部分有基礎的企業來建立文化示范工作,以此來促進本地區的基層群眾文化的開展工作。最后,要建立有限的服務運行機制,以確保基層文化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在領導的組織問題上,我們應該把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加入到各層黨委工作的日常議事的進程當中,對群眾文化的建設,黨組織應該機遇物質支持和幫助,應該進一步完成激勵政策鼓勵和支持基層群眾的文化工作,為基層文化工作提供應有的基礎服務的建設,真正的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的雙贏,促進基層文化建設。
(三)廣泛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首先,需要廣泛的開展節日慶典文化活動。各級相關部門可以充分的中國的傳統模式,放手發動群眾,在群眾的支持下積極地開展以下群眾喜聞樂見的綜藝文化活動或者是問題方面的競賽活動,充分調動群眾的熱情和興趣,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工作。另外,要長期的促進基層開展文化活動,建立群眾文化活動陣地當地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娛樂室、文化劇院、圖書館等地方當作文化的活動陣地,常年有規律的進行文化的獲得的創辦。此外,各級文化管理和宣傳單位應該積極鼓勵和引導社區、校園等多方面單位,吸引多方面的力量和人群,積極展開各類參與性強、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使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和職業道德的建設在社會主義新時期能夠進一步的加強和完善。最后,各級相關單位應該精心策劃精品文化活動,為了促進群眾文化提供動力。在文化建設的進程中,各地可以把經濟文化相互聯系起來進行經濟文化的互動,這種活動不僅能增強區域的文化活力,更能宣傳和彰顯本地區的文化內涵。各地以宣傳本地特色為重點,大力地發展文化內涵,積極主動地開展品牌文化活動,以此還可以起到文化帶動作用,促進當地和周圍群眾文化的積極開展。
(四)把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到群眾文化建設中
21世紀是大數據時代,幾乎各行各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互聯網+技術,同樣,建設群眾文化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利用數字化管理,這既是新時期下群眾文化工作面臨的新挑戰,也是一次發展新機遇,有關部門應積極探討有關群眾文化活動電子信息化的處理,利用現代化手段對各種群眾藝術館進行指導和監督,可以創辦有關群眾文化活動信息的網站,在網站上,群眾可自由發表有關文化活動的意見,管理者也可把相關活動內容通過網絡的形式告知群眾,方便快捷又省時省力。
三、結語
群眾文化活動在我國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新時期,政府和各文化組織部門要擔起群眾文化建設的責任,提高工作積極性和自覺性,做好群眾的需求調查,多多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深受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點燃群眾參與的熱情,以當前我國的有關文化政策為指導,結合具體情況,堅固群眾文化的歷史地位,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群眾文化道路,讓人民的業余文化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馮濤.基層圖書館的服務定位與管理模式分析[J].經濟視野,2017,(05).
[2]張瑜.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政府職能與角色定位——基于城鄉統籌發展的愿景[J].廣西社會科學,2014,(12).
[3]于曉哲.論目前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和開展的規律與對策[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20).
[4]宋金江.數字化時代群眾文化活動新模式初探——淺談邊疆“基層文化帶頭人”數字化管理的措施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4,(46).
(作者單位:南昌市群眾藝術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