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要:新《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寫話有這樣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使用習作校本教材《收藏陽光》教學《圓的變形記》時,我采取了想像促說、遷移促寫、活動促說、句型促寫等教學策略,收獲頗豐。
關鍵詞:低年級寫話;圓的變形記;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63-01
低年級學段的寫作要求是寫話,這是為中高年級的寫作做鋪墊的,新《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寫話有這樣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剛從幼兒園跨度進小學,身心發展都還未脫離幼兒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學習上更多的是用新鮮的事物直觀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基于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玩"中"學"。因此,在使用習作校本教材《收藏陽光》教學《圓的變形記》時,我從中探索到了幾點教學策略,收獲頗豐。
1.再現生活素材,尋找寫話的源頭——想像促說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時期,識字量少,言語水平不高,為沒材料可寫而發愁,但"想"是看圖寫話的靈魂,可從圖入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圓的變形記》一課中,一開篇直截了當就讓學生看著圓形,發揮想象:"這個神奇的圓長得像我們生活中的什么事物?"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爭著搶著要回答,有說"月餅"的,有說"皮球"的等等,把這個圓"回歸"生活當中。低年級學生觀察力較低,觀察對象較為散亂,抓不住重點,讓學生通過看圖,明確看圖目標,從生活中獲取寫話的素材,拉近學生距離,降低寫話難度是激發學生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一方面使學生對寫話產生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打開想象閥門,激發寫話的興趣——遷移促寫
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學生激情未褪時,順勢遷移出"變一變"的環節,指導學生"觀察老師給圓加上了一筆又變成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后把自己想象出的事物口頭表述,再完成"我覺得它像 ,又像 ,還像 "句子的填空,這樣給了學生思考的方向,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大膽去說,再通過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走向"寫"的視角,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概括能力。
3.調動多項感官,挖掘寫話的內涵——句型促寫
寫話其實是寫一段話,而一段話,其實是由好幾個句子連成的,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識字量還太少,要想把自己的想法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還存在困難,特別在一年級的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進行一句話的寫作訓練,要求學生看圖寫好一句話,但這一句話必須是通順的,完整的。這樣一來,在《圓的變形記》教學"七嘴八舌"的環節時,可以用以下方法指導完成一段話的寫作:
3.1 補白——把句子寫清楚。在剛才學生"畫一畫"的環節,就有讓學生說話訓練,當學生說出零散的詞句,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把這些話整理起來概括地說一說。這時,可以這樣安排,將學生自己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先說再寫出來,進行補白"我看到同學們把圓變成了 ,變成了 ,還變成了 。"低年級孩子的說寫反差較大,往往說時頭頭是道,寫時卻提筆忘字,不知如何下筆。因此,讓學生趁熱打鐵把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趕緊寫下來。
3.2 擴詞——把句子寫生動。一年級的學生只能進行簡單句子的補白,但補完句子仍然會顯得泛白不生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擴詞,把句子壯大,愈加生動。當學生補白完句子后,趁機追問"誰能告訴我這些新的圖形都有些什么顏色或形狀呀?"學生大量地說,只有說得到才能寫得出,再請學生小組內像老師一樣問一問進行交流,每個問題要注意前后聯系,這樣短短的句子在孩子們的提問中逐漸拉長。當然,不排除部分學生缺乏詞語的積累,這時候可以給出"詞語寶寶",幫助學生擴句,口述完成"我看到同學們把圓變成了( )的 ,還變成了( )的 ,還變成了( )的 。"
3.3 加固定句型——把句子變完美。既然是一次寫話教學,那么就可以適時教給學生簡單的寫話技巧,一年級的學生暫時還不要求掌握有深度的寫作方法,教師可以指導一些簡單的句型使用,在這里可以把剛才的句子變成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來連接自己的句子,完成"瞧!我看到同學們有的把圓變成了( )的 ,有的把圓變成了( )的 ,還有的變成了( )的 。"在一年級上學期做好各種與寫話有關的鋪墊性、基礎性練習,利用各種句式仿寫句子,這些練習有序的進行,能逐步培養孩子的創作能力。
低年級的寫話是中高段寫作的基礎,培養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是寫話的關鍵,教師可充分利用好《收藏陽光》這一課本資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想象生活、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寫話素材,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寫話能力,讓學生樂于觀察,樂于表達,樂于寫話,讓寫話展示他們的生命活動,留下自己成長的足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