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艷
摘 要: 高職院校教師的仁愛之心具體體現為真誠地接納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和關懷學生。高職院校教師的仁愛之心需要從培養責任意識、提升人生境界、勤于反思、具有寬厚的愛心和建立和諧美好的“仁教”環境五個方面進行培育。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仁愛 仁愛之心
一、教師仁愛之心的內涵
教師蘊含著愛與責任,這種愛就是“仁愛”?!叭蕫邸笔俏覈鴤鹘y道德精神的重要方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認為,仁者愛人,包括孝、悌、忠、恕、恭、寬、信等,其中孝悌是根本。仁愛是做人的根本保證。他認為所謂仁愛就是愛己、愛人、愛物,人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他人,最后才能達到“泛愛眾”??鬃釉岢觯骸叭硕蝗剩缍Y何?人而不仁,如樂乎?!币鲇腥蕫壑牡慕處?,應該以愛為核心,熱愛自己的工作并樂于付出,對周圍的學生和同事有愛心,寬容別人的錯誤。
二、教師仁愛之心的具體體現
教育是愛的事業,老師必須有仁愛之心。有愛心的老師才能真誠地與學生交流,像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學生。教師的仁愛之心是一種廣博的愛的情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仁愛就是接納。
相信每個做老師的都認為自己是愛學生的。然而,是不是每個老師都真正做到愛學生,真正理解和接納高職院校的學生呢?尤其面對一些高職院校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課、玩手機、講話甚至搗亂的時候,當你批評他時,他逆反甚至熟視無睹的時候,讓你在學生面前很沒面子等。其實,這一切并不全是學生的錯,在于我們并沒有真正接納和理解學生。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有課后好好找他們溝通過嗎?是否像對待好學生一樣真正接納他們了嗎?如果我們是發自內心地接納他們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們,他們內心是一定能感受到并愿意接受老師愛的教育的。
2.仁愛就是尊重。
尊重就是敬重、重視,不僅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地位,更要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想法。高職院校教師更要善于傾聽學生心聲,不管是在學校方面還是生活和人格方面,都要真誠地尊重每一位學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相信和學會欣賞學生,讓學生在獲得老師尊重、信任的同時學會自我約束和管理自己。教師應該用愛和尊重教育學生,使他們重新確立學習目標,恢復自信。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察覺學生在學習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和進步,抓住時機及時給予激勵和表揚,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和關愛,從而縮短和老師的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愿意敞開心扉,接受老師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指導。
3.仁愛就是理解。
理解就是換位思考,充分地包容和體諒對方。理解學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前提,教師理解學生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即理解學生的典型特征和學生的需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達到預期效果,關鍵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教育的內容不僅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還必須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生只有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之下,才能有針對性地學習,才能真正因材施教。
4.仁愛就是寬容。
寬容是一種無私的慈愛,人之所以與萬物不同,在于人具有高級的社會情感,人的寬容、仁愛是其他萬物無法比擬的。人平時不能生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里,而要顧及其他人。教師要有一寬容仁愛的心,為人和善寬容,尤其面對困難學生更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更喜歡通情達理、仁慈厚愛和民主平等的教師,要做好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以滿腔熱情和仁慈愛心關懷學生,真誠地幫助他們進步和成長。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學會寬容和接納,有寬廣的胸襟,用關愛的眼光正確地看待問題,讓學生在寬容中學會感激和善待他人。
5.仁愛就是關懷。
關懷是一種寬容的關愛,對學生關愛備至。關懷學生不是對學生讓步,而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接受的方式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用言談說服和感化學生。關懷不是通融,而是教師的教學藝術,在適當的環境中以適當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關懷更不是縱容,而是教師把愛心融入學生心田,以仁愛的心態分析學生的對與錯,從而使他們意識到錯誤并激勵自己前行,以高度的責任心達到育人的目的。教師不僅要關愛學優生,對屢犯錯誤的后進生更要加倍的關愛與呵護,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獲得進步和提高。教師對學生付出真愛,是職業也是自身的選擇,學生會因得到教師滿滿的真愛而樂于學習,喜拼搏。
三、高職院校教師仁愛之心的培養途徑
1.培養責任意識。
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從外到內的過程。高職院校教師的責任意識應從外部制度約束和內部自我培養兩方面發展。一方面,制度規范蘊含更多的德育內涵,通過制度可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還可扼殺教師不負責任的想法和行為。高校教師應認真學習和研讀國家教育法規,并貫徹執行這些法律法規,增強師德責任,規范師德行為。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教師自身修養以自我意識為重,自覺性在教師責任感的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明確教書育人是首要職責,強化先進教學思想理念,有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教學水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2.提升人生境界。
記得有位偉人曾說過,如果我們只為自己工作,最多只能讓自己成為學者、詩人,卻不能成為完美的人。而如果我們選擇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職業,就不可能被重任壓倒,因為我們是為人類而工作,為人類而奉獻。教師的職業不正是為最廣大的學生帶來幸福的職業嗎?我們選擇教師,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選擇了付出,也就是選擇了愛。
3.在教學中要勤于反思。
高職院校教師要加強自身仁愛之心,應在自省上下功夫,柏拉圖曾經說過:自省是做人的職責,人只有通過經常自省才能實現美德。高職教師更要經常自省,反省自己是否學高身正,是否為人師表,是否對得起自己的職業良心,是否擁有仁愛之心。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以仁愛之心對待學生,學生才能學以致用,并用仁愛之心報答他人和社會。endprint
4.要有寬厚的愛心。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否寬厚仁慈是成為一個好老師的根本保證。因為一個慷慨、慈愛和優秀的老師,對待事業有較高的積極性和上進心,這種積極向上的品質能打動學生,引領學生。這種愛的力量持久很深遠,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寬厚的“愛”包括愛教學崗位、愛學生,愛一切真、善、美等。因此,仁愛之心是作為教師的必備素質,也是成為好教師的必要條件,學生也不可能接受和認可沒有愛心的教師。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愛”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這種愛是教師的專業要求,這種愛是尊重、理解和寬容。
5.堅持平等,建立和諧美好的“仁教”環境。
平等是“仁”的原則,愛無等級,一視同仁是教師應該做到的。然而,由于人們各自不同的審美傾向,往往有不同的偏好,當我們面對一批批學生時,我們可能會對一些學生產生好感,也可能對不聽話的學生產生反感。每個學生的水平、個性和能力均是不同的,但是教師要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愛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我們對待學生僅憑感情用事,對學生就是不公平的,就會引起學生的熱議。可能由于教師一次不公正的做法,就磨滅了我們在學生心中長久建立起來的美好形象,所以教師必須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教師的愛。
總之,高職教師面對學生的特點和存在的不足,需要滿懷仁愛之心,多和他們溝通、交流,多理解、尊重、寬容他們,心系學生,用真誠的愛呵護和培植他們,教育就會變成一個幸福的事業。
參考文獻:
[1]王枬.論教師的仁愛之心[J].教育研究,2016(8):117-124.
[2]顏琳.論高校教師責任意識的培養途徑[J].航海教育研究,2010(4):106-108.
[3]儲爭流.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及教育對策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1(1):157-158.
[4]曲建武,劉伊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仁愛之心[J].思想教育研究,2015(2):56-58.
[5]中國教育報評論員.好教師要有仁愛之心—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講話精神[N].中國教育報,2014-09-15.
[6]劉曉茸.談在教育中如何發揚“仁愛精神”[J].遼寧師專學報,2009(5):52-53.
[7]杜朝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知識淵博與仁愛之心—當代好教師的四個維度[J].教育論壇,2015,28(4):68-69.
[8]朱敏.“仁愛”與職業教育[J].科教導刊,2015(8):60-62.
[9]李亞男.做一名有仁愛之心的教師—淺談如何塑造教師良好的心態[J].基礎教育,2010(10):152-153.
基金項目: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SK2016A
0657),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16jxtd087)資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