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
摘 要: 高校教學管理是一項重要又復雜的工作。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發展,對高校教學管理進行不斷創新已是必然趨勢。文章以高校教學管理創新必要性為切入點,重點對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的對策做出詳細探究,從而保證高校教學管理邁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 高校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創新 對策研究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提出的新型戰略方針。如何實現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儲備。高校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為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發展的必要性認識
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深化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高校首要的教育工作。高校教學管理的創新不僅是時代的發展需要,更是國家建設的需要。另外,受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高校不斷發展進步,必須進行教學管理的創新工作。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的必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每年招生規模都在不斷擴大,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正因為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面積不斷擴張,使原本簡單的教學管理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但是對于現階段的高校教育來說,這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不斷進步的體現,因此,為了使高校教育跟上時代的發展,必須對高校教學管理不斷創新與發展。受市場機制的影響,其中部分高校只追求學生數量的擴大,忽視對學生質量的要求,導致其發展速度遠遠跟不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速度,最終導致其課程教育、教學等都與社會發展需求相背離,培養人才技能結構過于傳統。雖然近年來大學生畢業人數不斷增加,但是真正就業步入社會后,一些高校學生所學的專業無法和社會需求相掛鉤,不僅學生的就業質量得不到保障,還造成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二)高校自身發展變化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高校招生力度不斷擴大,校區規模不斷擴張。其中還有不少高校,在本校區以外建立分校區,教學管理工作只能跨校區管理。如此一來想要實現規范統一教學管理必然有一定的困難。教學資源分散,管理難度增加,管理效率低下,諸如此類問題的存在,成為高校教學管理創新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內容。傳統教學管理模式與經驗已然不適用于現今的跨校區、多校區教學。新時期新背景下對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發展已成為高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需求。
(三)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
自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比拼愈來愈白熱化。而有效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在于科技實力的提高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創新教育成為重中之重。因此高校首先應該改變思想,重新審視傳統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其次要從教學管理制度入手,對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重新進行創新性定位,優化現有的教學管理制度,制定滿足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教學管理制度。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懂得因材施教。另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氛圍,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充分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指導,從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為教學競賽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學的主體從“教師”向“學生”轉變,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打下基礎。
二、高校教學管理創新性對策研究
教學管理工作作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若要實現高校教學管理的創新就要立足全面分析問題,并從整體入手進行優化,既要堅持雖然傳統卻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與經驗,又不排斥學習引進先進的管理方式。筆者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完善高校教學管理的創新性改革。
(一)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
理念是行為的主導,正確的理念能夠引導人們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它對教育實施者的行為產生影響,對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育目的乃至師生關系也有影響[1]。高校的教學管理創新,歸根究底其實就是教學管理理念的創新,革新教育管理理念是根本。其科學發展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國家發展是這樣,高校教學更必須堅守理念。在高校教育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所有教學管理工作都要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的管理原則,將人文關懷滲透到日常教學與管理活動中,盡可能凸顯教育方法的開放性與靈活性,最大限度地保留大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在高校中培養出強大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2],使學生成為社會發展與國家進步所需要的優秀創新型人才。
(二)加強教育者自我學習,提升整體管理能力。
加強對高校教學人員的管理,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工作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思想政治修養的加強。高校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身上肩負著培養人才、發展科學和社會服務的重擔。因此高校教學人員首先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用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這才是高校教學管理創新性發展的前提。第二,掌握現代教學管理的理論知識。為了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與教學質量,每一位高校教學人員都應該全面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知識,尤其對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等方面的學習,還要對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證教學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第三,高校教學人員應該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了高校更好地發展,教育不斷改革,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只有具備這兩方面能力,才能為高校獻言獻策,提出新的發展方向,為高校創新性發展提供實踐理論基礎。只有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找出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才能使學生個性化發展得到保證,才是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對高校教學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網絡、電腦、智能手機等都成為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這就要求高校教學人員在工作中自覺地多學習,積極發揮創新意識,多掌握一些網絡技術,不僅工作效率得到保證,而且能保證教學各項工作的準確率。endprint
(三)充分發揮“雙效激勵機制”。
充分發揮“雙效激勵機制”,該激勵制度不僅是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管理的基礎條件,同時還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雙效”其一指對教師的激勵機制。高校要進一步完善針對教師所實施的各類福利政策,讓教育者毫無后顧之憂地投身教學工作。一方面要不斷加大課時津貼、教學獎勵等福利政策的實施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勵高校教育者將個人興趣融入教學活動中[2],改變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做到教學與科研兩手都要抓,兩手同時抓,為教師努力營造出公平合理的教學管理氛圍。“雙效”其二就是指對受教者——學生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對學生的激勵機制,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創新性最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高校要給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其次,高校要多途徑、多方面為優秀學生搭建創新平臺,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不再單一地局限于課堂,通過諸如課程實踐、實習、競賽等多途徑為學生發展提供機會。最后,建立學生參與教學的管理制度,讓學生通過校方的正規途徑充分了解學校、學院在教學管理方面的創新性工作,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面對新時期的高校發展,建立“雙效激勵機制”已是必然趨勢,支持教育者與受教者的工作與學習,讓教與學在高校教學中發揮出最大的功效與潛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最優化。
(四)深化教學管理體制創新。
為了滿足新時期我國經濟體制發展需求,教育體制要適時地進行相應改革與創新。學校主要進行宏觀政策、機制上的調整,進行相應評估檢查,各個學院的主要職責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進行監管。因此,高校教學管理重心要下移。一方面體現在高校要改變傳統專業課程的設置模式,讓全體教師都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地改革、學生課程的培養方案優化工作中,從而不僅發揮出教師的各自優勢,還能節約高校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完善高校教學管理中校、院兩級分級管理模式,重點強調院系教學管理的主體地位,明確其中的權利與責任。最后,建立更加科學的學分制度,努力促進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變革。
高校教學管理創新工作是大勢所趨,必須凝集國家、高校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協同完成,秉承“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充分發揮“雙效激勵機制”,努力深化教學管理體制創新,為高校教學管理創新邁上新臺階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太君.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29(03):90-91.
[2]谷自立.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問題與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9):223-224.
[3]湯巍.創新高校教學管理方法的必要性與對策探析[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7,30(01):76-78.
[4]張瀅.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的必要性與對策探析[J].化工時刊,2015,29(07):53-55.
[5]李思.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的必要性與對策探析[J].才智,2015(21):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