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穎
摘 要:電影《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是法國導演熱內第二次拍攝英文電影,這部影片的對話環境是英文,背景環境是美國,觀看之初會讓人懷疑是否能從中找到法國電影的特征,但這種疑慮很快就會消失。導演以法國人的拍攝方法和角度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美國家庭的故事。除了電影的取景,影片帶有濃烈的導演個人特色和典型的法國電影特色。
關鍵詞:法國特征;景物描寫;插畫;法式幽默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121-02
一、電影中的法國特征——色彩意象的傳達
這部電影與導演熱內的另一部代表作《天使愛美麗》有很多共同之處,導演將大部分的細節刻畫留在了對背景色調的控制上,畫面的色調都帶有典型的特點,一個是明顯的紅綠色對比,一個是溫暖亮麗的暖色調。
導演運用了大量的暖色系來融合這部電影的景色與人物的情緒。風和日麗的天氣、綠茵茵的草原、活潑的昆蟲、金黃色的太陽、色彩鮮艷的火車等,都給人生機盎然、精神煥發、溫暖身心的感覺,也同時表現了斯派維善良可愛、聰明機智的形象。電影后段,當斯派維終于到達華盛頓的時候,畫面雖然還是以黃色為基調,布景中則通過不同亮度的分布來提高畫面的層次感。
當然影片中不光有暖色,也有灰暗冰冷的顏色。在鏡頭轉向史密森學院的副干事吉布森的時候,都是全部灰暗色系的西裝配上只有些許光照的辦公室。在史密森學院頒獎典禮上,在演講臺上,斯派維紅色的毛衣、黃色外套也變成了黑色西裝,他的情緒也由興奮、樂觀、積極變成了無奈與消極。在電影后半部分的美國東部城市中,也用了大量黑色、藍色,將西部農場風光的暖意與東部城市的名利性、虛偽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中,與整個電影的色調反差最大的恐怕就是斯派維被拉去做大腦活動度測試的場景。整幅畫面充斥的著閃爍的冰藍色。在幽閉的毫無人情味的充滿藍色冷光的實驗室里,斯派維的頭上連滿了發光的電線,上半身淹沒在幾何架構的金屬框內。可憐的斯派維無奈被當成了小白鼠,成為了吉布森追求名利的工具。
二、襯托感情的景物描寫
電影的開頭就體現出了法國電影不緊不慢的步調,一幀接著一幀的景物緩緩的切換,配以主人公天才少年斯派維帶著稚氣卻又極富邏輯性的聲音,為觀眾詳細描述了影片發生的環境。而如果是一部典型美國影片,是不會出現這樣的鏡頭的,長段的景物拍攝對美國電影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影片中,斯派維的旁白其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家庭成員的性格特點和關系,主人公復雜的心理狀態都以旁白的形式講了出來,使得觀眾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去體會整部影片,這恰恰符合了絕大多數法國影片的觀影感受——觀眾必須靜下心來,仔細體悟,才能理解導演的意圖。
景物描寫在電影里是用來襯托感情的,它是指對背景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風景、物體的描寫,使觀者身臨其境。在電影中,導演對于斯派維在火車上一路的風景的刻畫可謂做到了極致,那色彩艷麗的火車,一路上生機盎然的農場,以及那些泛著奇妙光澤的甲蟲,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跟隨著斯派維進行了一次奇妙的“奇幻之旅”。通過景物描寫,導演營造出來的是一個暖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色彩配合著人物情緒的變化將蒙大拿山谷中的自然之美和芝加哥城市中的現代之美進行了融合和再創作。
三、插畫的融入
電影里斯派維在思考他人行為的過程中,鏡頭前出現了許多插畫,比如描繪在頒獎大會上假笑的大人們的面部肌肉的插畫,斯派維分析父親喝威士忌的節奏時描繪胳膊運動軌跡的插畫。這些畫風詭異又詼諧的插畫使觀眾很容易忘記自己是在看一部電影,從而產生在畫廊里看藝術科教片的錯覺。這些藝術性的元素,在商業味道濃厚、追求各種華麗特效的美國電影中是很難看到的。
熱內早期曾經在動畫工作室里學習。“與許多怪才導演相似,熱內把拍電影視作孩童般的玩耍,既享受又沉迷。或許,從他9歲時拿起立體照相機和手電筒,為玩具‘拍攝迪斯尼動畫開始,熱內便對電影萌生了一份純摯而童真的讀解。這使得他的作品常常超越了世俗的局限,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苗渲明,2009)熱內在那段時期積累的功力,也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體現。電影開篇的鏡頭就是打開一本立體書,仿佛準備為觀眾講解一本童話故事,讓觀眾隨著童話進入到主人公的世界里。
四、超現實主義色彩
熱內擅長塑造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人物角色,都是絕對的古靈精怪,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無論怎樣的劇情,都會因為奇特的人物處理而變得意味深長,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的電影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是一個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人物。他們特立獨行,亦或性格有所缺陷,但是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愛好或偏執,以自己的生活方式面對人生。
天才奇異少年斯派維在影片一開始就展現了其與眾不同的一面,用精確的時間和地點坐標描述自己的生長環境。頭腦簡單,生活在臆想世界中的牛仔父親不喜歡講話,他的靈魂思維都是徹底的牛仔,喜歡收集關于新西部牛仔的一切物品;母親是一個生物學博士,偏執于制作昆蟲標本,不斷試圖尋找一種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新的昆蟲物種。對于昆蟲研究的熱愛似乎超過一切;還有那個喜歡演戲,一直夢想參加美國選美比賽的姐姐,因為覺得自己的家人太天馬行空而常常感到苦惱;他的雙胞胎弟弟雷頓,跟父親如出一轍,四肢發達大腦簡單,對牛仔的那點兒事兒喜愛的不得了。
想象是整部影片的重點,除了主角的各種奇思妙想者外,其他角色的幻想也是突出性格特點的主要表現。母親沉醉在自己的昆蟲世界,幻想著能找到一種珍稀的甲蟲;父親沉醉在自己的西部世界,幻想著自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牛仔;姐姐沉醉在自己的少女世界,幻想著能獲得選美冠軍;史密森學院的副干事吉布森沉醉于自己的成名世界,幻想著能靠炒作天才少年來賺取名利……
五、貼近生活的法式幽默
斯派維的父親不愛言談,但他的世界也是獨特的,沉溺在自己的牛仔世界中,甚至有時的獨特想法也讓人忍俊不禁。斯派維在顯微鏡下幫助母親畫人類頭虱的結構圖時,虱子跑掉了,父親為了安慰他,竟然拿起手中的細繩,做了一個超小號的牛仔套索,并讓他用這個套索去抓虱子。幽默的同時也體現出孤僻父親的可愛一面
法國的幽默接近普通大眾的生活。法式幽默有點小國小民式的自嘲。法國的電影里極少出現美國電影里頻繁使用的那種“大國英雄拯救世界”的玩笑。這種小國小民的情懷培養了法國電影中滲透著的無英雄主義,幽默的靈感多來自普通人之間的調侃及其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尷尬。(朱思曄,2012)法國幽默給人的感覺更接近一種忍俊不禁,理解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但也不會有太過強烈的反應。
斯派維下決心要去華盛頓的前一晚準備打包行李,他對著鏡頭一步一步講解自己打包行李的四個步驟,影片位置精心打上了字幕,做成了網上流行的“打包教程”的風格。許多法國電影中還會突然出現一些無厘頭的場景,結束之后人們才發現是將人物的幻想以真實發生的場景拍攝了出來,而不做虛化處理,比如影片中斯派維猶豫不決時,眼前浮現出一條岔路,隨后弟弟雷頓出現指明方向,這種小心思都會讓人忍不住嘴角上揚,微微一笑。
六、結語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象,也沒有美國大片般的震撼情節,但讓觀眾感覺到的是溫馨、舒適和久違的愉悅。在美國元素浸染頗深的環境下,法國電影的痕跡還是不易掩飾的。導演熱內也延續了在《天使愛美麗》里一些奇妙想法的畫面幻想演繹,精致地反映出主人公的心理控訴、糾結和無助,像是在看世界時萬物都要經過他思想的濾鏡。而電影觀眾則有幸站在濾鏡后面,拋開對世界固有的觀念,以主人公的視角重新認識一些事物,為小事小物帶來的驚喜浪漫感覺意猶未盡。奇幻而不荒誕,浪漫卻不矯情,法式情調在美國重新拆箱,精致得更大方了。
參考文獻:
[1]苗渲明.讓·皮埃爾·熱內的油彩式狂想[J].大眾電影,2009(11).
[2]朱思曄.當代法國喜劇電影中的法式幽默[J].電影世界,2012(06).
[3]劉聰.讓·皮埃爾·熱內電影與法國電影傳統[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