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核心,其教學質量關乎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而實踐活動課程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發揮著重要教學職能,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應提高對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視,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展開意義出發,針對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堂展開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教學;實踐活動
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應強化學生計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數學實踐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數學實踐與交流機會。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強化數學技能、培養學習技巧的重要手段。但若想真正發揮數學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職能,必須確保教學有效性。而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所以為了獲得預期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有效性,應以“學”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使學生能融入數學實踐活動中,從而在實踐中驗證所學知識。
一、小學數學開展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
實踐活動課程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重要內容,在實踐活動課程組織中教師可通過學生實踐表現,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態與知識認知程度,從而調整教學策略適用性與針對性。小學生受心智和思維發展特點影響,難以在短時內牢固記憶教師所講的數學知識點,更不能熟練運用數學概念進行解題計算。而通過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數學實踐,學生就能加深記憶,深入了解數學概念與公式的運用,知道自身數學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明確自己課堂上哪些地方沒有聽懂,便可及時向教師反饋,提高學習有效性。并且數學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成為課堂中心,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積極性會更強。因此,數學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知識概念理解、計算能力培養、數學問題解決技巧形成的重要手段。
二、有效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的策略
從前文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現狀的分析可知道,當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現狀并不理想,實際開展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轉變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思路,提升教學有效性勢在必行。下面分析有效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的策略。
(一)強化實踐活動課程教學適用性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枯燥的教學實踐模式難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為提升教學有效性,應強化實踐活動課程適用性,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活動課程內容,以學生為出發點,使數學教學具有現實性和適用性,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驗到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實踐與應用價值。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習中,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課程“建沙池”,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進行計算和測量,決定修建沙池的長、寬、深,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而且這些動手的實踐活動課程,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活動中。
(二)提高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實效性
若想有效開展實踐活動課程,必須提升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實效性,切勿使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為進一步提升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實效性,使學生能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師可合理構建數學問題情境,把問題更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真正把實踐數學機會提供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數學實踐,以便于學生更有效地理解數學問題與概念。例如:在“利息”內容學習中,教師完全可創設一個“存款”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虛擬一個銀行存款情境,讓學生在虛擬情境中模擬銀行存款辦理手續,并自己計算稅后利息。這些教學情境的運用,能大大提升教學參與度,而且能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
(三)加強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多樣性
強化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多樣性能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缺陷,使數學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更加靈活,教學有效性更高。教師可將微課引入數學實踐活動課程中,利用微課短小精悍的課程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實踐,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從而為數學實踐活動課程提供更多可能性。例如,三年級“位置與方向”的學習中,利用微課視頻便能直觀為學生展示方向與位置的概念與關系。教師再根據視頻內容進行提問,帶領學生進行實踐,便能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帶領學生繪制學校示意圖,讓學生理解物體位置關系。
從正文分析中可知道,數學實踐活動課程是鍛煉學生數學技能,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但如果具體課程活動的組織與設計中存在問題,便難以獲得預期教學效益。因此,教師應對數學實踐活動課程開展進行優化,基于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條件設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學習,從而提升教學實效性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立峰.淺談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建議[D].湖北大學,2016.
[2]李樹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優化設計數學實踐活動課程[D].海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