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紅 王燕麗
摘 要: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各個學校都在以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而新課改的實行標準中提出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的重點之一來進行,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向著這個方向來努力。在初中寄宿制的學校,學生每周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校渡過的,可以用于學習的時間也是比較充足的,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比較有優勢的。所以從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起點——課前預習出發,探究民族地區初中寄宿制學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學;寄宿制學校;課前預習;自主學習能力
一、目前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方面
課前預習的自主性很大,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的表現是影響課前預習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分析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時,首先要從學生自身來入手。初中寄宿生由于年齡較小,正處于青春期開始的階段,玩心比較重,自我約束能力也較差,加上自身的惰性,遠離了父母,而教師也不可能時刻盯著學生學習,導致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們認為課前預習是在浪費時間,反正教師上課也會講,重復同樣的內容無意義,自己只要做到課上認真聽講就行了。除此之外,學生沒有掌握必要的預習方法,自然無法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
2.教師方面
無論是在初中還是在其他階段的學習中,除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外,教師的表現也非常重要,教師如果能力不夠,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發揮不出來。所以,接下來就是要分析教師在課前預習中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在布置課前預習的作業時,提出的要求或范圍過于籠統,例如“你們利用晚自習的時間將明天要講的內容預習一遍”,既沒有明確的要求,又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導致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一片茫然,無從下手或者干脆就不預習。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缺少相應的監督、檢查,雖說現在提倡的是自主學習,但是教師與家長的監督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民族地區初中生在寄宿制學校中,缺少了家長的督促,教師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但是教師為圖省事,基本上都沒有布置明確的要求,自然也就無法檢查效果。此外,教師沒有傳授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學生也就不知道怎樣做好預習工作。
二、提高學生課前預習效率的方法研究
1.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
寄宿制學校的教學安排中,大多數都是有教師值班的,教師就可以利用晚自習或者是其他自習的時間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教師在為學生布置教學任務的時候,要明確地提出預習的內容要求,告訴學生哪些是需要重點預習的,哪些是需要學生記錄下來的。然后教師就可以依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來指導學生,并且允許學生存在差異性,不能強求學生達到同樣的效果水平,讓學生更加有目的地進行課前預習。此外,在布置預習作業時,任務量要小一些,要求低一些,讓學生能夠輕松地完成,以此促使學生養成自學習慣。
2.學生預習方法的運用
課前預習看似簡單,但是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還要學會正確地使用預習方法。預習不是馬馬虎虎地將課文內容或者教材知識讀一遍,而是要在讀的過程中,帶著目的,找出學習的重點,掌握學習內容的精髓。還要清楚自己學習中的難點,在預習的過程中,將自己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對于自己能夠看懂,能夠自主學會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性地去學習;對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認真學習,重點去關注。這樣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學習效果一定會非常明顯。
3.課前預習要分層次,突出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初中生的學習能力有高低,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需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實施分層次的課前預習。對于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課前預習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方面,以完成簡單的學習為主。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讓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的預習之上,進行一些有深度的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而對于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教師以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在課本預習的基礎上,適當地為預習的內容增加難度,添加一些課外擴展知識。此外,預習除了按學生分層以外,還要依據教學安排來分層,預習作業的布置不要千篇一律,要豐富多彩,讓學生對課前預習產生興趣,逐漸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4.課前預習的檢查與交流
課前預習不是讓學生簡單預習就完成,教師要依據預習的效果來分析、評價,以此來改進教學方式,完善教學內容。所以教師要積極地采取多樣性的辦法來收集學生預習的結果,及時評價、反饋,例如可以通過課前提問的形式、合作學習、小組集體討論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預習結果,對學生不懂的問題著重講解,加強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更好的發揮,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茂溶.農村寄宿制學校初中學生學習動機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2]李月霞.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策略[J]. 長三角(教育),2012(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