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學生班級自主管理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同時對于班級建設、學校發展,以及進一步推動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都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自主管理;實踐;思考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可以提升學生的自覺性,提高自主管理意識,發展自主管理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實現自我教育,才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敝挥袑W生自覺地遵循自己內心的意愿來學習,才能發揮主動性,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傳統教學管理中,班主任親力親為、精疲力竭,卻無法得到學生真正的理解與配合。因此,班級管理的效果不能依靠班主任的面面俱到,而應該依靠學生的自主管理。當代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提出“管是為了不管”,班主任應盡量做到“收放有度、管放結合”,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自主管理班級,不僅可以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還可以讓學生樂在其中。
一、班級自主管理的作用
1.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班主任工作繁多而冗雜,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不能事事親力親為,而是應該逐漸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對班級的責任心,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班級自主管理讓班主任從瑣碎的班級事務中解脫出來。只有學生作為班級的主人,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將班級管理看作學生自己的事情,才能營造一個快樂、和諧的班集體。
2.增強班級凝聚力
在自主管理的班級模式中,所有的班級事務都是經過所有成員討論,集中每個人的智慧,吸收有益的意見,再一起做決定。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見解,最后經過民主表決來確定處理方法,在這樣的自主管理方式下,每一位同學都是管理的主體,都有責任為自己的班級出一份力,并最終為集體的決定負責,這樣集體中的成員更容易團結起來,共同協作。在討論班級事務時,每位成員都是平等的,班干部只負責主持工作,班主任只負責引導方向。因此,每位成員都具有主人翁意識,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自覺遵守,自己做的決定自覺負責。每位成員都是發自內心地自覺服從管理,有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
3.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班級自主管理過程中,全體成員在班主任的引導下,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的管理,調動了全體成員的積極性,使得每一位成員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班級自主管理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并鍛煉了他們組織、管理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班級自主管理過程中,還增強了班級成員之間的協作能力。在處理班級事務時,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各自才能。
總之,班級自主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班主任引導、鼓勵,需要每一位班級成員的共同參與。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作者所在學校提出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管理模式,因此,作者開展了相關的班級自主管理活動。
二、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
1.放手學生,營造氣氛
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下,學生總是在旁觀管理,對于班級事務缺乏責任心,不想管也不敢管。作為班主任,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責任心,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多問學生:“你們覺得該怎么辦?”“你覺得這件事該如何處理?”把班級的管理權交給學生,并在一旁為他們保駕護航,告訴學生,“其實對班級情況最為了解的是你們自己,班級的很多事情可以由你們自己做決定,但是一定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边@樣開展幾次活動后,學生就對自主管理有了信心,班主任工作也輕松不少。即便班主任不在教室的時候,學生也能自覺維持紀律,自覺主動學習,真正做到班主任在與不在都是一個樣。
放手不是放任。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及時掌握班級動態,為整個班級的平穩運行保駕護航。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插手,學生有疑慮時及時給予幫助,學生處理不當的事情要及時干預。但特別要注意樹立班干部的威信,激發學生的自主管理激情。
2.自定目標,激發動力
自主管理需要有依據,班級公約是學生自主管理的基礎,需要征求每一位班級成員的意見,通過民主表決來制定。只有把班級公約的制定權交給學生,才能使學生接受班級公約的約束,真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增強責任心。在班級公約的制定與修改過程中,真正做到了人人參與,關注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在學生自己制定的班級公約的指導下,最終形成了自覺、自主的良好班風,為班級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創造機會,鍛煉能力
高中生的創造力很強,表現力亦如此。我所帶的文科班尤其明顯。例如一些文體活動、社會實踐、主題班會等成為提高學生組織能力、鍛煉學生自主管理才能的絕佳機會。文體活動在不脫離主題的情況下,由學生各盡其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由于高中生更能接受新事物,活動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地讓大家耳目一新。班級文化建設、考場布置、衛生檢查等事務由學生全權負責,只需要在第一次給予指導,學生會越做越好。主題班會只需提前給定主題,班干部主持,學生自行設計班會內容。學生自主準備班會課會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會課中,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實現班會課的德育目標。
三、班級自主管理的反思
1.注意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班級自主管理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班主任有時對班級管得太多、太嚴,而不注重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發揮。
2.自主管理需全員參與
自主管理不應該只重視少數班干部和個別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使絕大部分的學生處于被管理地位,而應該要求全員參與,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讓每一位學生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班級自主管理中,使每一位學生的優勢都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發展。
通過對高中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與反思,筆者認為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主體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但班級管理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自主管理,自主管理的實現不能依賴于班主任的面面俱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自主管理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武大勇,曹琪.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探索[J].教學與管理,2005(2).
[2]李鎮西.民主與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楊利利,女,1989年1月生,本科,蘭州市第五十八中學,從事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