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摘 要: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中國經濟逐步進入新常態,金融發展也走向了新常態。也正是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加快發展現代金融體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是當務之急。本文介紹新形勢下中國金融風險發展狀況,并闡述了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金融風險;新形勢;防范;化解
金融風險是指一定量的金融資產在未來時期內收入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它具有隱蔽性,相關性,高杠桿性和傳染性等特征,比一般經濟風險更復雜,影響更顯著,因此金融風險防范非常重要。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體系改革成效顯著。但也出現了諸如貨幣信貸快速增長,資本結構不合理,信用體系不健全等新情況,尤其是加入WTO后,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完全開放的條件下,我國的金融活動面臨更多的風險。
一、新形勢下我國面臨的金融風險的現狀
呆壞賬水平高
截至2017年底,主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為1.25萬億元,貸款損失率為7.09%。不良貸款余額2674.6億元,貸款損失4685.3億元。 雖然不良貸款率于2017年底下跌1.52%,但仍高于跨國銀行減值貸款的數目。
信貸投放過快
在貸款結構上,大部分投資已投入大型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比例仍較大。由于缺乏長期債券市場,潛在的金融風險被納入銀行體系。銀行體系的擴張通過釋放大量新貸款來減少不良貸款可能會對我國的經濟結構產生不利影響。商業銀行的非標準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對風險管理風險不足可能導致重大財務風險。
流動性問題
新形勢下,中國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城鄉居民短期存款,而大部分資金投資于大型建設項目,政府債券和住房貸款。這是一個不合理的金融現象,不利于中國長期金融體系的發展。
房地產帶來的金融泡沫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內銀行業面臨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和商業執行力度加大,而競爭激烈的銀行此時立即回到低風險客戶身上。房地產貸款一直被視為高質量的客戶,這導致了過去幾年商業銀行的信貸急劇增加。到2017年,房地產投資和資本開發已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29.7%。其中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發放貸款665.73億元,銀行信貸對支持房地產市場過度興奮。房地產開發商自己開發的資金通常不到30%。如果房屋交易未能按預期的價格水平上漲,將可能導致開發商的倒閉,進而波及各大銀行,甚至造成金融泡沫。
金融體制改革導致潛在的金融風險
中國長期采取低利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增長,但卻難以準確反映資本的實際供求關系,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盡管在新形勢下努力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但缺乏貨幣市場細分和標準利率降低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效率,從而增加了金融市場的風險。
二、如何防范與化解金融風險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從制度上防范于未然
首先,我們必須灌輸真正的市場參與者和競爭系統,創造一個開放的環境。 其次,要適應現代金融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在新形勢下加快推進中國現代金融教育體系現代化建設,努力加強對現代金融專家的培訓。 三是建立強大的跨國金融機構,多元化的經營活動和國際競爭力。
市場開放穩定有序,避免強烈沖擊
穩健有序開放金融業的目標必須是積極而持續的, 但是也必須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避免過度開放,影響金融穩定和經濟安全。資本市場開放需謹慎,特別是由于資本賬戶變化的下限,使得國內金融體系更容易受到外國投機資本的攻擊,要全面實施資本管制。 根據中國金融自由化的新形勢和開放外國的經驗教訓,有必要考慮到中國的宏觀調控能力和調整能力,在加強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外資短期資本流入加強監督管理,金額不應超過外匯儲備流入。
加強金融監管力度,保證金融市場穩定
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有必要完善和發展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改善新形勢下的治理和監督。一方面要加強對國內金融業的綜合監管。首先,我們需要加強金融業內部的制約。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內部控制監督評估機制,操作風險評估機制和內部信息披露違規處罰機制,解決早期發現問題。住區各級金融機構必須有權處理未經授權的業務。需要一個單獨的勞動控制系統來確保貸款的科學準確性并控制風險。其次,金融業自律。商業審計,財務審計和質量保證審計需要規范成員的日常運作,包括監督業務運營以及預防和管理風險和異常情況。第三個潛力是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有必要修改金融法律來控制金融服務的運作。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要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法市場準入,市場監管和市場退出,創造更好的金融工作環境。四是風險預警和危機管理機制。金錢和金融系統安全。專業危機預防控制機構有權在發生危機時有效協調解決問題,并采取措施幫助面臨臨時問題的金融機構提供財政援助。
同時,在新形勢下,中國需要改變內部適應性管理戰略,采取全面的,普遍的政策和指導方針,以應對全球金融風險的變化。首先,它應包括國內金融機構和外國金融機構自己的監管政策。 其次,調整監管內容以反映問題,特別是金融風險。
加強和國際金融界合作,爭取有利的國際金融環境
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金融合作應著重強化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加強與機構所在國監管部門的及時溝通。 在這種情況下,外國金融機構必須得到強有力的保護,然后為國際資本在中國金融市場的流入和流出創建相關的動態跟蹤數據。二是與相關國家交換信息和信息以利用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資金。 第三,由于現有的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無法跟上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步伐。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制定新的游戲規則,促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轉換,創造符合我國利益的新的國際金融秩序。
實施多渠道籌資
開展好商品經營,加速資金周轉,向市場要資金
保證商品流轉任務的順利完成,對加強企業資金的管理,對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改善經營管理都有重要意義。
國家財政投入籌資
對于國家或地方重大建設項目,國有資本或地方財政投入可以以國有資本的形式獲得并投資于企業。在政策期間,過去的國家貸款可以在現行政策的前提下實施。
銀行貸款籌資
銀行貸款融資是當前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據貸款是否需要擔保,銀行貸款可以分為抵押貸款和按揭貸款。 信貸主要基于公司或擔保人的信譽。 沒有物質保證,只能用于信譽良好的優秀公司。 抵押貸款由借款公司提供,提供若干固定資產抵押,證券抵押品作為抵押,少數情況可以抵押品牌無形資產的價值。如果借款人違約并且不能如期歸還貸款,可以拍賣商標權利以償還貸款。
吸收股份,發行股票籌資
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和企業實施多元化產權改革的需要,越來越多地成為現有企業發展吸收股權融資,重構企業產權的主要手段。對于已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少數上市公司,也可以通過股票上市方式募集公眾股票。在公司體制機制轉變的同時,通過股票和股票的操作實現資金籌集。
發行債券籌資
對于市場信譽良好,利潤相對穩定,組織資產控制能力強的公司,允許他們發行債券,而不是僅僅局限于上市公司和國有資本公司。
企業利用外資籌資
利用外資作為跨境經濟活動受到外國投資政策,國際政治關系,文化差異和國際金融狀況以及匯率波動的影響。 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必須積極,明智。 有效發展的原則。
強化內部的資金管理
加強企業流動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收益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投資不足,從而全面評估風險。 對于每家公司的債務管理,應同時記錄個人客戶信息。 財務部門應定期與銷售部門審查客戶的情況,并警告資金以確保資金的回收。 在每個階段應用和實施滾動開發的概念,以降低建設項目的成本。
優化項目的投資管理,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
投資項目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企業資金的回收和利潤的大小。 因此,在投資初期,企業必須對項目進行大量的可行性研究。 同時,企業要配合國民經濟發展,政策法規,產業結構和通貨膨脹率。在制定投資方案時,企業應根據不同的角度,按照一定的運作程序,對公司的發展市場和項目進行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市場調研,專業設計和開發項目,包括開發規劃,開發步驟,項目投資融資方案,開發時間表等,使項目開發滿足市場需求,實現預期收益。
完善項目資金的監控
早期控制的目的是預測資金流量并增加流量。公司根據收入的時間,金額和期限以及每個特定開發項目的投資開發和運營情況,建立了月度和季度收入和支出。 確認基金收支的時間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縮小差距。 包括跟蹤項目開發基金的銷售收入,收支監測,收入和總收入,以及基金的總支出。 通過項目前控制和對基金公司的定期監督,項目最終將得到妥善管理。
減少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正在使用的組織的管理水平和壓縮水平將會提高決策層和組織績效之間的管理水平,從而使決策更有效率。
參考文獻:
[1]胡濱.加強監管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N]. 經濟參考報,2018-04-18(005).
[2]卓尚進.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N]. 金融時報,2018-04-04(002).
[3]李鍵.區域金融風險分類及預警體系研究[J].現代商業,2018(01):97-98.
[4]石潤,潘煥學.我國區域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策略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