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
摘要:20世紀末以來,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國和地區都在積極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社會、科技等各個領域開展了合作與交流。國家、行業、地區之間存在合作與協作,存在競爭與沖突。在這種互動和融合中,語言教育必須服務于國家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需要。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技術融入日常生活,終身學習、學習和非正式學習成為學習的趨勢。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政策發展
一、信息化與外語教育政策
政府機關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頂層設計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具有政策引導和持續投入的作用。政府組織主要以教學質量、教育效率的提升、教學體系改革的需要為基礎,通過頒布法律、建立管理機構等方式推進信息化建設。政府主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過制定、頒布、實施和監督教育政策或法規的實施,盡量合理分配資源,和適當的分配利益,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根據該政策,各國將實施一系列教育信息化行動計劃,促進政策規劃的實施。國際組織可以從國際視角把握教育信息發展趨勢,規劃項目實施。在管理過程中,企業解決方案形成了一套教育信息化,滿足了企業教育向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全球化與信息化背景下我國的語言教育政策
在全球化和信息時代背景下,教育計劃必須成為國家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是國家語文教育計劃的重要戰略。面對新形勢,適應中國教育改革和社會服務需求的新形勢越來越受到重視。信息政策在外語教學中處于科學設計的最前沿,通過教育體制的改革,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了人們的一切潛能。外語教有政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語言政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構成國家外語能力的主要途徑。教育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教育變革的重要推手。在我國,沒有單獨的外語教育信息化的主管部門。大量的外語教有信息化政策和規劃是散布在國家或地區外語教育政策之中,主要是在課程標準之中。制定這些外語教有信息化的政策和規劃的目的是在國家及教育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外語教有系統的各個領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系統的變革,促進外語教有質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推進外語教育現代化,全面開發外語人才的全部潛能的過程。
三、英語教育信息化模式推廣的價值
1.承載創新和發展經濟的使命
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創新是世界各國推進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和優先方向。各國政府都把教育信息化優先發展作為事關本國在21世紀國際競爭、提高本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未來。教育信息化是我國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的保障。所有國家都充分認識到教育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和教育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給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思維方式。新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最初,云計算、3D打印、可穿戴技術、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完全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第二,開放課程、開放數據、開源、開放教育、開放、開放的頭腦和開放的、共享的概念和建設可以幫助學習者設計一個有效的、高效的和靈活的教育和教學過程的結構,和無處不在的學習資源的開發和使用,促進學習基于技術支持。社交媒體和社交媒體讓人們進入了碎片化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時代。第四,移動設備進入外語課堂,讓學生在更加靈活和移動的基礎設施中學習,創造一個信息化的環境。
2.提升外語教育作為人力資本的培養
信息技術對外語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具體來說,這些深刻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微信社交工具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信息化改變了社會的語言需求,使社會的語言需求多樣化?,F代生活要求學習者具備全面的語言技能。因此,外語能力作為人力資本和人力能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大。其次,信息技術的發展增加了語言的表達形式和表達方式,創新了語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改變了語言的使用方式和交流方式,產生了許多新的語言現象,豐富了語言的生活。第三,隨著語言和語言功能的發展,社會對語言的需求日益多樣化。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進出中國的人數也在增加。外國游客數量的增加是巨大的,中國學生的數量也在增加。目前,最核心、最稀缺的資源是人才。推進“絲綢之路五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文化、教育、科技、企業在絲綢之路的發展提供人文支撐。這些政策的制定表明國家迫切需要高層次的外語人才進行政治交流、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信息化和全球化帶來的變化要求現代社會的人們具備充分的語言能力。
3.信息化技術在教育系統行政管理方面具有優勢。
為學校提供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幫助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提供必要的培訓。學校領導可以指導信息技術在學校系統中的應用,學校也可以利用它來提高競爭力。在教學管理評價中,信息技術可以更廣泛地融入到評價的各個階段。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干預手段,可以深入到各種生態系統和生態因素中,幫助它們相互產生信息輸出和交流,在部門、學校和組織之間進行更頻繁、更有效的溝通,產生更多的效益。為了實現上述水平的教育體制改革,我們需要新的、有效的方法來衡量制度水平在整個變革過程中的進步。具體來說,它通過實現通用數據標準和數據共享需求來分析各個級別的指令。它還指出,教育需要關于國家成績和國際測試標準的數據來衡量該系統水平的進展。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在實際的政策實踐中應對這些挑戰。首先,人工智能可以為學校層面提供不斷變化的數據分析,這支持了學校改革的問題。其次,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幫助領導者和決策者培養改革學校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可以在教育系統轉型中發揮實際作用。
四、結語
作為教育政策的一個分支的外國教育政策,繼續在其政策中反映信息技術的發展,主要以課程為基礎,以提高外語教育系統的質量和效率,加強外語教育。因此,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方面,語言能力作為人力資本的特征越來越明顯,人的能力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識經濟時代,政策的制定必須為國家提供合格的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陳堅林,&王靜.(2016).外語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常態變化與發展-一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可視化研究,外語電化教學(2),3-9.
[2]大學外語教材編審委員會.(1985-1991).大學外語教材編審委員會工作總結(草案).大學文理科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組.
[3]周文娟.(2014).大數據時代外語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探索與發現.上海交大出版社.
[4]朱敬.(2008).早期電化教育中國特色探源.電化教育研究,(2), 92-96.祝智庭.(2011).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年.中國電化教育,(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