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融合了最新的互聯網技術,新了金融服務的模式,突破了金融限制,獲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筆者立足互聯網金融的當前格局,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思路提出了構想。希望在市場和政策的鼓勵下創新發展理念和模式。同時,作為新事物,本文對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監管體系做出了思考。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金融創新與監管
引言:
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依靠政策鼓勵和市場引導得到了飛速發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格局。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主要有眾籌、P2P網貸、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還有金融門戶等等。互聯網立足金融市場,實現了普及惠民的同時帶了一定的風險,因此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刻不容緩。本文一方面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探索和分析,另一方面對當前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做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意見。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背景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豐富著我們的信息社會。尤其是Web2.0革命興起,云計算、移動支付、大數據等不斷發展,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互聯網金融也在這樣的互聯網技術的猛烈沖擊下孕育而生。互聯網在金融領域通過激發個人的潛能打開了人類創造的積極性,生產要素和互聯網技術的組合引發了金融行業的大地震,由此形成了互聯網金融的全新態勢。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在大數據時代下衍生出來新型的業務模式,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實現資金支付、投資和中介服務的一種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所以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同時,互聯網金融并非金融行業和互聯網技術的單純融合,而是電子商務在被用戶熟練掌握的前提下,金融行業推出的適應新需求的全新業務和服務體系。作為近幾年興起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如今的互聯網平臺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不可替代的服務體系。
二、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
(一)眾籌
眾籌,是指大眾籌資。具體而言,就是用團購預購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運作方式大致是需要組資金的個人或者企業把項目提交給眾籌平臺,平臺經過審核,將項目展示在各大互聯網平臺,讓公眾了解項目情況并謀求集資[1]。眾籌主要是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便捷和傳播性廣泛的特點,讓創業企業和需要資金的個人能夠快速得到資金援助。最早,眾籌是為創意方案的企業在互聯網上籌集資金,起源于美國,后來眾籌逐漸轉型為公益企業。現在美國已經出臺相應法律保障眾籌行業的健康發展,相信未來,中國為推動眾籌發展進行立法的做法是大勢所趨。
(二)P2P網貸
P2P,即點對點信貸。P2P有兩種運營模式,一是線上模式,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需要線下審核,更多是采用身份認證,視頻認證的方式等等。第二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這個方式是借款人在線上提交借款申請,借貸平臺會派遣代理商前往線下審核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個人償還能力等情況。P2P網絡借貸最早起源的目的是抵制高利貸對民眾的剝削而出現的。作為小額借貸,能夠覆蓋更廣的人群,市場更加廣闊。由于這種貸款方式便捷、高效,到了信息時代,小額借貸演變為P2P網貸,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三)第三方支付平臺
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指非金融機構為收、付款雙方提供支付功能的網絡交易平臺。在這一交易過程中,平臺扮演了中介和第三方機構的角色。第三方機構為實現用戶和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的電子支付,不僅要借助計算機通信技術,還要和各大銀行簽訂契約[2]。電子支付的方式降低了成本,減少了線下支付的繁瑣手續,迎合了當前市場上發展的需求和個性化的發展。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非銀行機構,通過建立電子支付方式,可以避免和被服務企業之間的正面競爭,并逐漸成為人們主流的支付方式。
三、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策略
(一)加大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在大數據時代下,金融行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加強監管和規范管理。政府要大力建設互聯網金融的服務體系,簡化辦事流程和手續,防止不合理收費的出現。形成互聯網金融體系,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完善的服務。動員社會資源,建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心,培訓急需的核心骨干[3]。除此之外,要結合實際情況,扶持金融產業發展,加快建設互聯網金融集群,優化結構提升產業層次,發展金融產品。從多方面入手,為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業態環境。
(二)建立市場化的行業監管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要加強行業自律。政府本身不僅要出臺相關辦法,行業內部也要學會建立相應的監管體系,加強監督規范管理。針對網絡信貸的擔保、運營人員的資格、金融行業的運作情況,行業自身應當建立協會,制定統一的行業規則,對網絡信貸的流向進行監督。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控制制度,切實做到保護消費者權益,防止信息泄露[4]。針對不同的信貸模式,出臺多種監管標準和方式,提升抵御風險的能力,建立征信體系;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強自身建設,建立嚴格的問責制度,打擊非法集資的行為,做到信息共享。例如,P2P是國內發展過快但是監管不足的平臺,必須加強預警體系,研究抵御風險的辦法,建立風控體系,仔細研究P2P平臺的背景關系和可信度。
四、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興的金融業態,當前互聯網+金融格局是由傳統的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對金融產品、業務、機構和服務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互聯網金融在迅猛發展過程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起到了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促進了金融行業的改革和進步,提升了服務質量,構建了多層次的金融體系。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也導致監管方面出現漏洞和不足,因此務必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要首先考慮消費者利益,實行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和資本市場證券交易制度改革推行的功能性監管。制定一套監管規則,設立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組織,力求達到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雙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杜永紅.大數據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07:70-75.
[2]石奎,胡丹.網絡金融創新與法律監管選擇[J].財經科學,2015,05:44-54.
[3]高鵬.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4]安邦坤,阮金陽.互聯網金融:監管與法律準則[J].金融監管研究,2014,03:57-70.
作者簡介:
劉蕊(1979-)女,漢族,貴州貴陽人,貴州大學經濟學校金融與財政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