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峰
【摘 要】在大數據征管環境下企業面臨的納稅風險越來越復雜,合同對企業納稅金額、納稅時間、納稅風險等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加強企業的合同管理,能夠推動企業在大數據征管環境下降低納稅的風險,減少企業的財務損失,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進步。因此,本文基于對大數據征管環境的了解及我國稅收征管模式的改革,對合同管理對納稅的重要性進行了探討,以不斷推動企業財稅管理的進步。
【關鍵詞】大數據;合同管理;納稅
在國家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我國的稅收管理順應大數據管理,稅收征管模式逐漸由“管事值”向“管數值”方向轉變,這種模式加大了企業的管理風險,要求企業的合同管理與納稅管理隨勢轉變,以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在大數據征管環境下企業面臨的納稅風險越來越復雜,合同對企業納稅金額、納稅時間、納稅風險等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因此,加強企業的合同管理,能夠推動企業在大數據征管環境下降低納稅的風險,減少企業的財務損失,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進步。文章對企業在大數據環境下面臨的納稅風險進行了簡述,并對加強企業合同管理對企業納稅的影響進行了探討,以推動企業加強合同管理,減少大數據征管環境下的納稅風險,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大數據征管環境下企業面臨的納稅風險
在網絡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稅收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斷改進。隨著“金稅三期”的全面上線,對企業財務管理和納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國家“金稅三期”工程全面開展中,稅收征管進入了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金稅三期”實現了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以及跨國地稅的集成資源,運用大數據開展企業的納稅申報的服務,以及稅務風險的監控。
在這種大數據信息化稅收征管的模式下,企業如果不能準確的申報各項稅收,不僅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補繳稅款,還需要繳納相關的滯納金,甚至面臨罰款的危險。在之前的企業稅務管理中,稅收遵從度的成本并沒有納入企業的管理中。但是在大數據稅收征管的環境下,其可能成為企業的一項新的成本支出。
目前,許多企業中的稅務管理方式和效率與大數據征管模式下稅務征管沒有形成有效的匹配。在“金稅三期”的征管模式中,通過大數據互聯網化的應用,實施了增值稅發票管理的新系統,并將專用發票納入全國統一的大數據平臺,極大程度的提高了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和財務數據管理的透明度。大多數企業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納稅管理系統,使得其在大數據征管環境下對企業納稅風險沒有建立良好的管理系統。
二、合同管理對納稅的影響
1.合同管理與納稅風險密切相關
在企業管理中,合同管理與企業的納稅風險密切相關。企業的合同管理主要是指對以企業為當事人的合同進行訂立、履行、變更,以及解除等一系列的行為,它與企業的稅務管理息息相關,但是,許多企業對合同管理與納稅之間的關系沒有進行正確、合理的認識,不重視合同管理在財稅管理中發揮的作用,使得其合同管理中出現較多納稅風險問題。例如,企業內部管理的部門分工客觀上導致合同管理與納稅管理彼此孤立,合同管理與財稅管理脫節,各業務部門只負責推動業務進展,不考慮稅收問題,簽訂合同后不及時向財務部門反饋,而合同簽訂時間會直接影響某些稅種的納稅時間,導致財務部門得到的納稅信息滯后,使納稅時間延誤、稅負增加,產生納稅風險。再者,在合同管理中,對權利義務的約定不清楚,使得標的物在質量、運輸、風險、檢驗等方面缺乏明確的規定,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納稅金額。
2.合同管理對納稅的影響
合同管理對企業納稅的影響體現在許多的方面,包括對涉及的稅種、納稅金額、納稅時間等。首先,企業合同的內容會影響到企業經濟業務涉及的稅種、適用的稅率,稅收優惠等。再者,合同的金額形式會影響到稅種的計稅基礎,營改增后稅種主要以合同的不含稅價款為基數計算稅金,與不含稅合同價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稅負,如果合同價款未明確是否含稅,將以含稅價款為計稅基數納稅,對企業來說是種無形的損失。最后,付款方式、合同的流轉管理會影響業務納稅時間,對于部分合同的簽訂地點、交貨地點等可能還會影響業務的納稅地點。例如,企業受讓取得土地,簽訂的土地出讓合同涉及契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不同的稅種其計稅依據、納稅時間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合同管理部門、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及時溝通,財務部門積極參與,有效防范業務涉及的稅務風險。
三、通過加強合同管理降低納稅風險
1.強化合同管理的信息化,使合同信息在各部門有效流通
在大數據征管環境下,實現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是保證合同信息在各部門有效流通、控制稅務風險的重要手段。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業務需求,開發或引進適合企業發展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統,有效推動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其次企業根據自身合同管理的需要,完善企業合同管理的相關規章和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保證各個管理環節合理銜接。最后企業在對合同進行審查、監督與控制時必須對其中的稅務相關內容進行審核、監督和控制。例如,企業的合同管理人員根據相關的制度,采用信息管理的系統不斷提高工作的效果,推動企業合同管理質量的提升。另外,在營改增的環境下,企業要具有納稅籌劃的意識。在公司利益的視角下對合同管理和稅務管理進行合理的規劃,通過企業的信息的溝通和交流,確保企業合同在合理合規的狀況下,充分享受國家的政策優惠。通過合同管理信息化,能使各部門及時了解合同的簽訂、執行、付款情況,有助于稅務人員準確判斷預測經濟業務的涉稅情況,能有效控制稅務風險。
2.重視財務人員參與合同管理
鑒于合同管理與納稅風險息息相關,企業應重視財務人員參與管理管理合同中的價格、發票、付款等涉稅條款。營改增影響了合同的定價管理,在合同談判中要加入發票相關的涉稅條款,明確價格是否含稅、開具發票類型。付款方式及銷售方式不同都將影響納稅義務的產生時間不同,因此合同簽訂前應征求財務人員對涉稅條款的意見,稅務人員應有針對性的對特殊情況進行整理。相關人員要明確開發票的義務以及具體的要求,避免虛假的發票責任承諾等時間的發生。當發現合同的條款不明確的時候,相關人員應該及時進行檢查和調整,結合企業財務人員的意見,和對方進行合同條款的調整。另外,營改增后國家稅收政策不斷調整,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對稅收政策的變動接受程度還不夠深入,因此,企業可以引進專業的人才進行相關的培訓,強化財務人員對稅務政策的掌握,對其中的稅收優惠等政策進行深入的分析,為企業的合同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以確保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
四、結語
在大數據征管環境下,企業面臨著新的納稅風險,控制稅務風險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合同管理是企業控制納稅風險主要手段,通過合同管理還能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同時企業應根據大數據時代業務發展環境認真梳理財務管理制度,使財務與業務很好的結合,不斷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控制稅務風險、降低企業稅負、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勇.企業稅收風險管理[J].稅務籌劃,2017(22).
[2] 王敏.探究“營改增”后企業簽訂合同的技巧分析——以建筑企業為例[J].中國商論,2016,(36):145-146.
[3]吳瑤瑤.企業合同管理工作[J].經營管理者,2016(22).
[4]蘭曉瑩.論企業合同管理對財務管理的作用[J].時代經貿, 201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