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蘋
摘 要:語文是小學的一門基礎科目,也是重要科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尤其重要。通過閱讀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探索、創造能力,可以開闊視野和眼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對閱讀課的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熱點問題,就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總結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豐富自身體驗的重要途徑,在一系列的閱讀活動中,學生通過對文本進行理解、分析、鑒賞和評價,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認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促進良好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尤其對小學生來說上好閱讀課至關重要,能夠為以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打下基礎。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課教學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經驗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一、營造民主的閱讀氛圍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和諧、民主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和學生之間可以平等地交流、討論,老師可以問學生問題,學生遇到不理解的也可以向老師提問,老師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另外,要為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與學生共同交流閱讀的心得,不隨意評判任何一位同學的閱讀感悟,鼓勵學生多說、多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
閱讀是為了發現,為了創造。通過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發現許多未知的東西,加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能夠有所感悟,有所創造。為此,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摒棄以往為了閱讀而閱讀、為了考試而閱讀的觀念,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去閱讀,這樣他們才能在閱讀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感悟。只有教師樹立創新意識,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離不開方法的指導。在閱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范讀、引導、講解、總結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范讀要做到有感情,以帶動學生的情緒體驗;在學生閱讀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講解與擴充,便于學生理解,并不斷豐富頭腦里的知識;學生每閱讀完一篇文章,教師要鼓勵其對閱讀內容加以總結,同時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摘抄下來,或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做到常閱讀,常積累。另外,老師還要教給學生能夠讀懂文章的方法,這樣學生便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使學生熱愛閱讀,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四、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
讀過一篇文章之后,學生必定會有很多想法,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給予學生說話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可以進行師生交流,老師和學生各自談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這樣,學生想不到的經由教師之口說出來,必定會令他們有所感悟,而教師又可以聽到學生各種新奇的想法,也豐富了自身的知識體系,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教師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看法,在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另外,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朋友交流,回家和父母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學生可以更深入地、更全面地理解文章,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樂趣。
五、創新閱讀教學方法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在了教育教學領域。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將知識呈現地更直觀化、形象化,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多媒體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能夠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感受,讓學生認知的來源更加多樣化。運用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感染力,使課堂更生動、活潑,學生學習興致更高。因此,老師要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六、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問題對思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能夠調動自身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有利于保持思維的活躍性,積極地探索問題的答案。特別是在課文的重點地方設置問題,更能夠突出重點,使學生直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要不斷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探索出一套適合學生特點的、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趙軍艷.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335.
[2]魏吉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讀與寫,2015(17):81,8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