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梅
摘 要:《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指出:“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科學課的生命。”然而,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很多實驗都是一個個簡單的模擬實驗,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表現。通過實踐和閱讀文獻,做好科學實驗的課前準備工作、把控好科學課堂紀律、積極的評價、給予學生充足的動腦時間等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
一、實驗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意識不強
在現在的小學科學課堂,合作是大多數實驗教學的主要形式。我們發現,小組分工不明確,有些學生牢牢地控制住實驗儀器,有些學生卻默不出聲,不知道該做什么,小組成員懶散,沒有團結合作的意識。
(二)自我約束能力差,陷入“玩玩”的狀態
新課開始,學生能堅持認真聽一段時間,但沒多久,由于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學生就會開始想著自己操作,根本沒有聽清老師的講解。
(三)學生的實驗活動多數停留于淺層
對于農村學校,大多數學生認為去實驗室就是去玩,并沒有認為是要探索科學知識,探究科學問題。因此,在實驗課堂上,看似熱鬧的氛圍,但其實學生思維匱乏,缺少思考,只是原封不動地簡單模擬,并不懂為什么這么做,對后續的教學極為不利。
二、提高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做好科學實驗的課前準備工作
一堂科學實驗課的開展需要萬全的準備,包括教師的準備和學生的準備。在上實驗課前,教師要熟讀教材,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教會學生在實驗中進行觀察、測量、記錄和統計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程序,特別是教學情景的創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師還要準備好相關的實驗儀器和材料,并進行預實驗,了解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胸中有丘壑,以免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
(二)把控好科學課堂紀律,提高教學效率
很多老師一上科學實驗課,就十分頭痛,因為班級很吵鬧。那么,怎樣才能擁有一個舒心和諧的課堂環境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落實科學課常規
經過兩年的實踐,以下是筆者在科學課上制定出來的一些行為守則:發言要舉手,聲音要響亮;活動音量低,記錄好現象;傾聽同伴言,做完整理好。行為守則要讓學生時刻記在心中,并且要堅持嚴格執行,不能有馬虎松懈。歷經一段時間的約束監督,學生逐漸能遵守制定出來的課堂常規,形成了一種習慣。
2.組合好實驗小組
教師在分配座位的時候,要進行平衡的搭配,一個小組中要有好、中、差的搭配,使之水平平衡。這樣有利于小組內相互幫助,合作學習。此外,小組成員分工要明確具體,讓實驗教學有聲有色地開展。
(三)教師適時適度主導
科學探究活動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但不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過于開放的課堂教學,致使學生忘記了實驗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在科學探究道路上進行適時適度的主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過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制訂實驗研究計劃
在動手做實驗前,教師應該向學生拋出問題,明確實驗的目的,讓他們經歷動腦的過程,想好該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做的過程該注意些什么問題等等。例如在“電磁鐵的磁力(一)”一課其中一個探究活動:檢驗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關系的研究計劃,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體驗科學家的思維歷程。然后,組織好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實驗過程中該注意什么問題等等。實驗有了計劃,就有章可循,實驗的效率也就會大大的提高。
2.指導學生使用實驗器材
對于一節課中即將出現的某種實驗器材,教師一定要指導清楚,標準清楚地示范儀器的使用方法,如三年級學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燈、溫度計,教師要做好示范。
3.指導學生進行總結
當學生完成觀察或實驗操作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解釋現象,得出結論。例如“磁鐵有磁性”一課中,在“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這一活動中,學生都能得出結論“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但是這個表達并不完整,教師可以繼續提問“磁鐵能隔著所有物體吸鐵嗎”,此時學生就會意識到自己表述得不全面,而是“磁鐵只能隔著一些物體吸鐵,并不是所有物體”。學生之間的思維進行碰撞,就會一步步地逼向真理。
(四)積極的評價促進實驗的開展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善于觀察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不管進步多大,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比如能認真地傾聽同伴的發言、小組之間分工合作明確的、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實事求是回答問題的等。教師鼓勵性的評價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進而推動科學探究的有效開展。
(五)保證學生科學動腦的時間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想要創新,就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放手讓他們像個小科學家一樣自己去動手探究、觀察現象、發現規律,得出結論。例如在“點亮小燈泡”一節中,教師發放完材料,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自己動腦思考如何點亮小燈泡,結果發現學生有各種各樣的連接方式,出乎老師的預料。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小學科學教師要繼續不斷地摸索探究。在實驗教學中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啟發他們的思維,結合實踐經驗,進行感知和體驗,從而實現科學教學的三維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緒培,俞伯軍.小學科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