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鳳
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讓小學生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能夠增加小學生的知識范圍與廣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興趣的意義與有效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文本閱讀興趣;有效策略
文本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不斷提高文本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比例,充分發揮文本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在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時能夠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2.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理解
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在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時能夠更快地將自己帶入文本內容當中,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擁有更多的情感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在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時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樂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1.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閱讀
適合小學生學習的環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環境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積極創造有利于學生閱讀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文本閱讀的氛圍和學習氛圍,并通過努力形成良好的文本閱讀習慣。在學習《荷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荷花的相關視頻,通過圖片、聲音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荷花,融入在荷花之中,“微風拂過,荷花在風中飄舞”,學生處在其中,仿佛能看到荷花在眼前舞蹈,荷花的清香縈繞在鼻息,身臨其境。教師還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當在課堂上擁有了這樣真實的情景時,學生會更加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相應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閱讀。
2.放飛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閱讀
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天馬行空。作為教師和家長不應該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很強,渴望在與別人的互動中提高認知,在互動中了解別人的思想,學習他人優秀的思維,改善自己的缺點。在學習《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突破傳統在課堂中的純理論教學,更多的是給學生提供情感的共鳴和經驗的共享,讓學生通過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獲得更多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形成互動小組,小組成員積極討論與探究,到底是哪個鐵球會先落地,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發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放飛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閱讀。
3.及時鼓勵,讓學生品味閱讀的喜悅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明辨是非主要依靠教師和家長的態度,他們的學習動力也主要是由教師給予。所以,教師要了解和研究學生,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鼓勵和關心愛護他們,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大部分小學生的文本閱讀呈現不穩定性的狀態,他們對很多事物只有一時的好奇,無法長時間保持學習動力。這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讓學生對文本閱讀重新出現興趣,在文本閱讀中得到快樂與知識。教師還可以將文本閱讀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讓學生都喜歡上文本閱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及時鼓勵,讓學生品味閱讀的喜悅。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能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解讀文本,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得到更多的知識。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是教師應該思考與探究的。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文本閱讀的優勢,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堂下都要將它與語文教學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文本閱讀促進小學生在小學語文教育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國芳.探討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5-26.
[2]于雙雙.論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18):2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