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延秀
摘 要:要提高低段學生的估算能力,教師必須要重視有效地估算教學。發展估計意識,培養估算能力,成為數學教學的必然性。
關鍵詞:低年級;估算;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與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此,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應重視低年級的估算教學。
一、創設學習情境,逐步滲透估計意識
對初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教學中要創設一些學習情境,讓他們比較幾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通過讓學生比較,逐步滲透一些估計知識,培養其估計意識。如:在進行一年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節課時教學的時候,我創設了三種顏色的球:首先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了黃球瓶子,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數一數黃球的個數(10個);之后我又借助多媒體展示出了藍球瓶子,可是對于瓶子中的個數,學生現在無法看見,我就讓學生猜一猜,猜數時我引導學生可以用10個黃色球為標準去猜,學生猜出了不同的結果:14個、15個、16個……接著帶著學生一個一個地數數(籃球共有15個);我又將裝有紅球的瓶子展示了出來,并且讓學生估算一下其中一共有多少個紅球,一位學生估計出紅球大概有56個,并說出了自己估計的方法是以藍球15個為標準進行估計的,于是我不失時機地問:“以黃球10個為標準估計行嗎?”“行。”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接下來我和學生10個10個地數出紅球有58個。最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詞語“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三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在估球的情境設計中學生通過實際觀察與體驗實現了數一數、猜一猜與估一估,這不僅能夠實現有效教學,還能讓學生體驗估計意識,數感得以培養和提升。
二、聯系生活實際,逐步培養估算意識
低年級學生掌握了15比18少一些,比12大一些;知道68在60與70之間,但更接近70等。所以在估算教學中,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使用運算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結果的合理判斷能力的培養。如:教學二年級下冊“用估算解決問題”這節課時,設計題目:一臺洗衣機569元,一臺電風扇217元。媽媽想買這兩件商品帶700元錢夠嗎?不用準確算出得數,引導學生這樣想:洗衣機超過了500元,電風扇超過了200元。500+200=700,媽媽帶700元肯定不夠。像這樣,從低年級開始,不失良機地教給學生簡單估算的方法,學生自然而然會領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隨處都有,隨時可用,讓學生從精確計算中“走”出來,做估算的有心人。
三、創設估算情境,感受實用價值
在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估算可以說和我們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對于教材上所存在的一切估算資源教師都要與學生生活結合在一起展開教學。例如:在完成“加減法估算”教學之后,教師一定要設計多方面的實踐練習,如:假設學校要組織掃墓,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先統計一下全校有多少學生會去,讓學生參與到統計之中。(統計后學生回答約有68人)
這個時候我就繼續提問:“為什么你們統計的結果是近似值?”
學生:“有些學生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只是說可能會去,也可能不會去,所以才說大約有68人。”
我:“很好,但是如果這時我們要安排掃墓的車,一輛車只能坐20個人,我們需要準備多少輛車才合適?”
學生:“三輛車可以坐20+20+20=60人,還剩8人,還有到時有同學臨時加入,所以共需要4輛車。”
借助于這樣的實踐活動來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實踐之中,同時也能讓學生結合實際選擇有效的估算策略,體會估算的必要性,感受到估算的實用性。
四、根據解決的實際問題,教會一些估算方法
1.去尾法。即把每個數的尾數不管是否滿五都要舍去,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如:松山鎮教育輔導站“4.12植樹節”期間組織學生去植樹,松山初中84人,德吉幸福小學214人,廟兒溝小學67人,估計去植樹的共有多少人。把尾數去掉,取整十、整百數相加,得到84+214+67≈80+200+60=340(人)。
2.進一法。這一估算方法主要指的是將多余部分的數字去掉之后,在最后一個數字上再加上1,這樣得到的近似值也就是過剩近似值(即比準確值)。然后取整十整百數進行計算。如:284+78+24≈300+80+30=410。
3.四舍五入法。即把尾數去掉。如果尾數的最高位數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數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進“1”,取整十或整百數進行計算。如,“香蕉每千克5.20元,3.8千克蘋果應付多少元”?采用估算則為5.2×3.8≈5×4=20(元)。
4.湊十法。在求幾個數的和的計算中,把相關的數湊起來接近10或20的數先相加。如16+8+13+21=(16+13)+(8+21)≈30+30=60。
總之,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時教師應從低年級估算教學中抓起,首先教師要掌握低年級數學估算的原則性和實質性,讓學生靈活運用、大膽采用口算形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估算結果越簡單越好。但它的形成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它需要教師平時對估算教學重視起來,長期有效科學地對學生盡力、精心地培養。
參考文獻:
[1]馬云鵬.筑構數學教育之魂:吳正憲老師的數學教育實踐[J].小學數學(數學版),2011(1).
[2]茅海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三個環節[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1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一般自籌課題《農村小學低段數學計算教學有效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53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