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
【內容摘要】高中數學作為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其在高考中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當前學生、教師和家長最為關注的也是學生在高考中是否能夠取得高分。然而當前社會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社會要求學生也應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高中數學教學應當促進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有機融合,合理地采取相應措施幫助學生在提高數學分數的同時,形成一定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數學 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知識是暫時的,不斷變化的,而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卻是持久的,影響深遠的。縱觀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多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進行,教學方式依舊沿用教師講、學生做的模式。而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人們已經開始看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就主要探析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結合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一、利用同課異構,教學中發(fā)展素養(yǎng)
同課異構主要是指教師在同一課程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這種方式能夠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不同教學方法間的互助互補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實現數學教學目的整合的一種有效方式。另外,同課異構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促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的積極主動,也可以使課堂更具創(chuàng)意??梢?,同課異構的應用能夠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進行有效結合,從而通過多維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實現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協調、科學化發(fā)展。
例如,在教授“概率”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有關概率的發(fā)展史,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課堂所學知識的好奇心以及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和概率相關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更好地在生活中發(fā)揮出課堂知識的應用價值,以此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最后,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情境。例如:三個臭皮匠真的可以賽過諸葛亮嗎?在數學競賽中,假設三個臭皮匠回答問題正確的概率為50%、45%、40%。諸葛亮回答正確的概率為85%。如果三個臭皮匠不能互相討論,只能夠自主答題,并且只要有人回答正確就算勝利,那么臭皮匠和諸葛亮回答正確的概率是多少?這個方法的使用一方面幫助教師完成了相關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也實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較好地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在一起。同時,這些問題情境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也擴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結合數學形態(tài),教學中強化審美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能夠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眾所周知,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不一定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相反,這些學生可能會產生焦慮情緒。而如果學生能夠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審美能力,將學習的注意力從學習成績轉移到學習過程之中,這樣可以有效抵消學生對數學學習所產生的抵觸情緒,并且會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產生一種成就感。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數學的魅力。而數學的形態(tài)可以表現在教育、文化、素養(yǎng)、模式等各個方面,所以教師可以結合數學的多種形態(tài)進行教學,從而使數學教學過程更加的豐富多彩,繼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指數”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4個2可以組成的最大數是什么這一有趣的問題,并且要記住各自的答案。而學生在學習了指數之后,就明白指數值有著非??斓脑鲩L速度。這類具有趣味性的問題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還能夠開闊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獲得興趣的同時提升自身審美能力。
三、實行小組協作,教學中形成能力
學生在數學課堂與他人的合作與競爭,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競爭意識,還能縮短和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在應試教育當中,雖然學生之間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分數而出現競爭現象。但是,教師可以有效應用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關系,從而使學生們能夠在心理上正確對待與他人的合作和競爭,并對彼此之間的合作產生一定的信任。這樣通過團隊合作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數學成績自然也會所上升。另外,學生為了在合作和競爭中表現出自己的優(yōu)勢,就需要具備善于總結自身在學習和生活中所存在的不足,這對于他們今后學習目標的擬定和自身素質發(fā)展取向的選擇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例如,教授“點到直線的距離”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獨自思考求解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點間距離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從各個角度來對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互相討論自己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并且尊重別人的方法,同時要能夠對自己的方法和別人的方法進行一定的分析,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以及不足之處。這樣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生也學會了如何尊重他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流能力。
結語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不能完全地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隔離開來,教師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滲透,真正實現“教書”和“育人”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世祿. 以數學教學為例探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J]. 教育現代化,2017(07):176-177.
[2] 鄒方奎. 淺析高中數學教學與素質教育[J]. 中國校外教育,2015(25):22.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