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芳



[摘要] 目的 探究“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足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來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46例作為該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法則分為23例比較組和23例研究組。其中比較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采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及護理前后健康知識、生活質量評分。 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7%、95.6%,顯著高于比較組的78.3%、73.9%,且健康知識及生活質量評分也均優于比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足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既提高了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又提升了患者對糖尿病足健康的認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一病一品;糖尿病足;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a)-0127-03
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不僅病程長、病情復雜,而且隨著病情的遷延和時間的增長,還會隨之出現一些慢性的并發癥,而糖尿病足便是糖尿病患者中一種比較嚴重也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由于治療難度大,嚴重者往往不得不截肢以保全性命,這給患者的身心帶來了嚴重的傷害[1]。如何對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間來該院治療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46例作為該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法則分為23例比較組和23例研究組。比較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分布在44~76歲,平均(60±2.5)歲,病程3~27年,平均(11.2±3.6)年;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齡分布在46~78歲,平均(61±2.8)歲,病程3.5~29年,平均(11.8±3.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比較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降血糖、足部潰瘍消炎及抗感染治療與護理等[2];研究組則在比較組的基礎上采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具體為:①抽派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1名護士長及若干護理人員組成“一病一品”護理小組,并對其進行糖尿病足相關健康及護理知識、技能方面的培訓,務必掌握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病因等,明確護理要點,制定詳細的、針對性的護理計劃,由護士長及責任護士定時或不定時隨機抽查護理質量,及時發現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和處理[3];②所有護理人員每天跟隨主治醫生對患者進行查房,了解患者病情的進展、測量血糖,為患者的用藥提供依據;③護理小組共同制定糖尿病足健康宣教計劃單,采用健康指導手冊、口頭教育或視頻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病情正確的認識,并由護理組長對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4];④加強對患者糖尿病足潰瘍及感染的護理,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并對其足部病變進行準確的分級,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將患者的患肢抬高30~40°,以防下肢水腫,并采用支架或海綿襯墊保護患者的組跟和內外踝,以防壓瘡,對于有創傷的患者,要堅持每日換藥或沖洗,保持創面的清潔,在清創過程中動作要輕,并嚴格按照無菌操作[5];⑤糖尿病足由于病程長、并發癥多,加上心理及經濟壓力大等原因,患者常常會因此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不愿配合醫生的治療,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溝通和交流,體貼、關心患者,盡量滿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多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并多鼓勵喝安慰患者,樹立其治療信心,減輕其心理負擔和不良情緒[6]。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及護理前后健康知識、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依據Karnofsky(KPS,百分法)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健康知識評分依據醫院自制的評分量表,總分20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越好[7]。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比較
比較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78.3%,研究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5.7%,研究組顯著優于比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比較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73.9%,研究組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5.6%,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比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護理前后健康知識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健康知識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健康知識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比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作為糖尿病中晚期最嚴重、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糖尿病足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喪失工作、生活能力、殘疾,甚至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8]。糖尿病足主要是由糖尿病血管或神經病變、感染等因素導致糖尿病患者下肢或足部組織破壞的一種病變。糖尿病足的發病主要是因為患者本身就有長期的糖尿病史,血糖常居高不下,使得脂代謝紊亂,從而造成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影響了下肢血管的供血通道,從而對遠端組織(足部)的供血產生影響,進而導致下肢組織缺血缺氧,形成糖尿病足[9]。糖尿病足在臨床上常表現為下肢或足部皮膚表面潰瘍、感染、足趾畸形等,其治療一般是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及糖尿病足的等級給以針對性的治療[10]。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往往有截肢的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對患者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11]。
“一病一品”是一種具有高度針對性的護理模式,其主要是在具體的科室為具體的專科內容樹立、制定一種高品質的專科特色護理項目、模式,從而大大提升了醫院的護理質量及護理效果[12]。
該次實驗中,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模式。結果顯示經不同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健康知識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比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比采用常規護理模式更有效,既提高了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又提升了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媛,蘇廣,彭玉梅,等.糖尿病足護理中應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6):146-149.
[2]? 林美菊.“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足護理中應用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7(13):73-74.
[3]? 沈堅珍.基于授權理論的護理服務在糖尿病足患者傷口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3):187-189.
[4]? 王麗芹,李思慕,孫忠人,等.應用協同護理模式減輕糖尿病足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7,31(11):1354-1356.
[5]? 燕長花.不同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足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當代醫學,2016(4):121-122.
[6]? 劉苑清.探討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傷口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5):5445-5446.
[7]? 江敏君,賴旦輝,梁秀君,等.“一病一品”在糖尿病足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學報,2016(12):17-19.
[8]? 劉連君,代亞麗,劉納.預見性護理在糖尿病足預防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61-162.
[9]? 李青春.糖尿病足護理中應用持續護理質量改進的效果觀察[J].醫藥與保健,2015(1):109-110.
[10] 朱霖.護理干預在VSD治療糖尿病足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27-128.
[11] 岳風枝.護理干預在糖尿病并發糖尿病足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8):185-186.
[12] 陳燕,牛魏魏.以羅伊適應模式為指導的護理程序對老年0級糖尿病足患者的應用效果評價[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0(9):1275-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