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豪 李慧琴 田輝 朱書慧
【摘 要】為探究基于微信技術的《理論力學》教學師生互動平臺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本文展開展開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工科學生學習《理論力學》積極性明顯提升;學習時間明顯增加;師生互動時間增加;及格率得到提高;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關鍵詞】微信技術;教學效果;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G434;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4-010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4.047
0 引言
《理論力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是拓展工科本科生學習范圍的基礎,同時也是工程技術人員工程設計的基礎。
在《理論力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其內容枯燥抽象、乏味,課時緊湊,預習不及時以及現有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性差等是多屆工科生的共鳴之一。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為提升《理論力學》教學效果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基于以上問題,汲取微信技術的趣味性和溝通靈活性,構建基于微信技術的《理論力學》教學師生互動平臺。微信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媒介,國內外一些學者就微信技術在教學課堂上應用展開探究。例如周繼香等[1]在微信模式下,從定位、功能、內容、交互、學習方式和網絡服務等層面探討了混合教學支撐系統;嚴大虎[2]和林南省[3]等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及其應用優勢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微信公眾平臺在基礎課堂上的運用;呂媚媚等[4]以中等教育為背景探討微信平臺下交互式教學運用;丁恒[5]和仲利強等[6]探討工科背景下微信平臺在教學中的運用;邊雅靜等[7]探討利用微信加強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效果。
基于微信技術的《理論力學》教學師生互動平臺通過2年的實際應用,其提升《理論力學》教學效果需要進一步明確。
基于以上問題,本研究以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專業為試點,以《理論力學》課堂教學為例進行工科本科生《理論力學》教學效果調查與分析,研究的結果將為后續基于微信平臺開展工科基礎課程的輔助教學與師生互動提供數據支持。
1 平臺板塊及其功能簡介
本平臺由6個板塊構成,它們分別是:課程概況、教學信息、實驗天地、助學園地、網絡課程、資源推薦。
課程概況主要介紹本校《理論力學》課程主講教師教學與科研的簡況;師資隊伍建設等。教學信息主要是指建立任課教師與學生通道。學生在任課教師主頁可獲得教師聯系信息,助教聯系信息,課程學習的要求與教學進度,習題及解答信息,本人作業成績及問題反饋。同時可通過網絡向任課教師答疑;提供教材電子版,提供教案供網上瀏覽,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對外教學服務專門為外校教師和學生提供服務。實驗天地包括,“演示實驗”介紹與理論力學概念有關的力學現象;“基本實驗”通過媒體幫助學生按要求完成若干實驗的準備;“實驗DIY”提供學生自主完成創新實驗方案的平臺;“互動點評”要求學生利用求解器,拓展思路,對工程實際問題給出結論性的分析。助學園地主要提供的在線測試試卷,學生可及時了解學習的情況;開展“第二課堂”與學習討論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考研輔導”幫助報考碩士研究生進行輔導復習。網絡課程由10個板塊所組成,分別是:專題新聞;學習指導;課程內容;討論園地;疑問解答;測試題庫;練習題集;力學名人;趣聞逸事;附錄。可供學生進行網上自主學習。資源推薦主要是提供兄弟院校和力學相關網絡課件的網址鏈接。
2 調查問卷設計與樣本
2.1 問卷設計
針對上述研究需求,設計問卷內容如下:
(1)學習《理論力學》積極性;
(2)學習《理論力學》師生互動性;
(3)《理論力學》學習效果。
2.2 樣本
本次以工科本科生為調查對象,以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簡稱農機)《理論力學》課程為例,其使用《理論力學》微信教學平臺,有效樣本264份,其中對比132份(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簡稱機自,其沒使用《理論力學》微信教學平臺),均采用匿名形式,結果取平均值。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學習《理論力學》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的表征指標很多。本文學習積極性以工科學生自習時學習《理論力學》的時間來表征。每天按8 h計算,排除課堂《理論力學》學習時間。
由表1可知,農機專業學生自習時學習《理論力學》占總時間的42.5%,機自專業學生占26.25%。
3.2 學習《理論力學》師生互動性
師生互動性采用課堂教學后授課教師和學生就《理論力學》交流的時間來表征。由表2可知,農機專業和機自專業學生師生平均互動時間分別為1.43 h和0.71 h,農機專業較機自專業學生提高101.4%。
3.3 《理論力學》學習效果
《理論力學》學習效果采用期末考試綜合成績(卷面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來表征。如圖3所示,農機專業學生期末綜合考試及格率較機自專業提升6.1%。
4 討論與建議
4.1 學習《理論力學》積極性
由表1可知,在工科學生自習期間,《理論力學》學習時間較長,這一方面與《理論力學》不易掌握等教學特點有關,另一方面《理論力學》微信教學平臺額的使用,將《理論力學》學習的枯燥性與微信技術的趣味性結合,工科學生學習《理論力學》興趣提升,投入的時間加大。
4.2 學習《理論力學》師生互動性
由表2可知,農機專業師生互動時間較機自專業提高超1倍。此主要是《理論力學》微信教學平臺改變傳統的師生互動教學互動模式,利用平時的零碎時間實現師生的實時互動,因此,師生互動時間增多。
通過應用和反饋,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針對《理論力學》微信教學平臺,歷史記錄不易隨時翻閱和查詢,此時一大弊端,需進一步改進。
4.3 《理論力學》學習效果
由表3可知,采用《理論力學》微信教學平臺可增加工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采用課前、課中和課后師生相互配合和互動,提升《理論力學》學習效果。
通過應用和師生反饋,應在《理論力學》微信教學平臺相關板塊增加更多舉例《理論力學》在實際工程應用案例,從而使理論與實際更緊密聯系,使《理論力學》教學內容更易懂易掌握。
5 結論
通過對基于微信技術《理論力學》平臺建設,經過課堂教學近2年實際應用,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提升;學習時間明顯增加;師生互動時間增加;及格率得到提升;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上述說明基于基于微信技術《理論力學》平臺建設可有效提升《理論力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繼香,周育人.基于微信的混合式教學支撐系統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7(05):1-6.
[2]嚴大虎,陳露遙,費瑞偉.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適時教學——以“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01):35-41.
[3]林南省.微信公眾號在高等院校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6(40):153-154.
[4]呂媚媚,陳蓮華.微信平臺在交互式教學中的應用——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技能教學為例[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6(05):41-42+57.
[5]丁恒,鄭小燕,黃文娟,等.基于微信息平臺的工程類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2):177-179.
[6]仲利強,王宇潔.基于微信息環境的設計教學模式探索——以浙江工業大學設計基礎課教學改革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5(12):148-150.
[7]邊雅靜.微信時代開啟高校師生互動交流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5(46):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