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麗君 張眾 柏云
摘 要:學習倦怠逐步成為高等學校中的學生一種普遍現象,學習倦怠水平因學生性別、年級、專業等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文章以土木工程類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和調查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倦怠現狀,并進行了土木工程類大學生學習倦怠原因分析。
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型大學生對推動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今大學生的培養現狀令人擔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倦怠,學習熱情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培養質量有逐年呈下降的趨勢,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一般本??茖W校,在國內知名的“211”“985”學校也同樣存在。有研究者通過研究表明:不同學科的學習倦怠水平不一樣,大部分研究結果認為:理科學生學習倦怠水平高于文科學生;醫科和工科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低于理科和文科學生。這里以筆者所任教的具體工科專業——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大學生學習倦怠問題分析。
一、學習倦怠現狀
大學生的學習倦怠是大學生消極學習心理的反映,指由于缺乏學習興趣或學習壓力過大而導致的對學習感到厭倦的消極態度和行為。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歷史悠久、幾乎各類各層次院校均開設的專業,近年來本專業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逐年加重。
1.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現狀
在學習倦怠程度上,大一新生學習倦怠程度要明顯低于其他年級,而大二、大三、大四學生之間的學習倦怠差異不明顯。大一新生剛入學,進入大學的新鮮感尚未退卻,還保持著高中的學習熱情。從課程設置來看,大一新生的課程比較多而且有些課程非常重要,如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因此不敢懈怠。另外,大一新生剛進入大學,和高年級的學生不太熟悉,接受到的關于學習方面的消極影響相對較少。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基本上從大二開始,而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間依存度高,前期學習倦怠導致專業基礎差,到了大三、大四專業課程跟不上課堂的節奏,即使想努力學習已經力不從心。近年來,畢業前夕學業成績達不到畢業要求的人數占比呈明顯上升趨勢。
2.不同性別學生學習現狀
在學習倦怠問題上,男、女學生之間的學習倦怠存在明顯的差異,男生的學習倦怠人數比例和倦怠水平顯著高于女生。成為大學生后,學生們進入了一個相對十分自由自主的階段,而男生的自我控制力相對差一些,不能正確處理好學習和娛樂之間關系,不能分配足夠的時間用于學習,大量時間沉迷于網絡和游戲,疏于學業。在宿舍睡覺逃課、上課不認真聽講、玩手機、作業抄襲、考試不及格、反復重修、不能正常按期畢業的幾乎全部是男生。而女生相對自我控制力強,相對男生能夠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女生自尊心一般強于男生,她們更在乎成績,能夠盡量努力爭取高分和避免掛科。但近幾年來發現女生學習倦怠比例也呈增長趨勢。
3.課堂內外的學習現狀
盡管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存在年級和性別差異,但總體來說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越來越嚴重,整體學習風氣、學習熱情呈下降趨勢。具有課前預習、課外復習習慣的學生已經鳳毛麟角,越來越多學生的學習時間僅限于課堂上課時間,即使是在上課期間也不能保證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下課后不會再花任何的時間進行知識的復習和鞏固。課外時間忙于各種兼職、社團活動,甚至追劇、打游戲;課外作業上網搜答案、抄襲現象嚴重,并且是沒有任何理解和思考就全盤照抄。考試都是考前臨時突擊,寄希望于任課老師劃重點,考場上作弊;考試題目只要不是原題,即使類似于作業題或例題,甚至比作業題或例題簡單也會出現很多人不會做,大范圍不及格,從學習上獲得的成功體驗越來越少。
二、學習倦怠原因分析
土木工程專業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專業,有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土木工程類專業大學生的學習倦怠現狀有與其他各專業共同的原因,也有與專業本身特點相關的專業因素。
1.社會原因
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社會原因來自許多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擴招的影響。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大學開始擴招,大學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大學入學門檻越來越低,生源質量下降;大規模擴招導致學校在教學管理、教學投入、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跟不上,學生培養開始出現“寬進寬出”現象,混日子也能正常畢業,大學生逐漸失去學習壓力。擴招導致的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壓力增大,不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學習無用論”的思想開始在學校出現,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2)制度的影響。目前各高校普遍重科研輕教學,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考核,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職稱評聘都以考察科研成果為主要標準。在教學和科研之間,學校的指揮棒嚴重向科研方面傾斜,將教師的職稱評聘與科研成果掛鉤,制訂各種激勵政策鼓勵老師們申報各類縱橫向項目。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師在教學上的投入,教師們為了完成考核任務和職稱晉升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研究上來,而導致疏于備課和鉆研教學,照本宣科現象嚴重,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3)科技經濟發展的影響??萍籍a品的出現如多媒體使教師的講解變得更形象直觀,但同時也使課堂進度加快,如果學生沒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會影響聽課效果,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另外,電腦、網絡、智能手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很多學生入學之初打著學習的幌子要求家長配備此類電子產品,但事實上它們為學生提供學習幫助十分有限,而是大量地消耗了他們的精力,學生們更多地是利用網絡進行游戲、追劇、刷網頁,課堂上玩智能手機現象已經司空見慣。智能手機還為學生考場作弊提供了便利,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傳答案,甚至利用手機拍照將試題傳出考場外,再將答案傳進來,當學生發現課程分數來得如此之易,就不會再把時間花在學習上了。
除了網絡外另一個消耗學生們精力的就是社會兼職,經濟的發展導致學校周邊各類服務崗位增加,很多企業把目光投向大學生,用低廉的薪酬吸引沒有太多社會經驗的學生,金錢的誘惑讓一些學生本末倒置,把掙錢作為最首要的事情,把學習拋之腦后。有些學生甚至投入所有精力開始校園創業,賣手機卡、在網絡上開淘寶店等,課程學習甚至畢業證在他們眼里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2.專業因素
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邏輯思維強,課程難度比較大,對數學和力學要求較高,而數學和力學都是令很多學生頭痛的課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力學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等,后修的力學課程需要以前修的數學和力學課程為學習基礎,而核心專業課又需要以前修的力學課程為基礎,所有的主干課程形成一個嚴密的課程體系,在這個課程的體系的任何一環即任何一門課沒學好,就會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導致學習吃力,慢慢失去興趣,感到厭煩。
除了課程難度,就業率也成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學習倦怠的一個重要因素。盡管高校擴招導致畢業人數多就業難,就業率低,但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就業率一直相對很好,基本上都處于供不應求狀態,而良好的就業率卻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筆者對所帶的每屆學生都會進行學習倦怠原因的隨機調查,很多學生都提到:土木工程專業很好就業,不用好好學,只要能混個畢業證就能找到工作,所以大家在學習方面就逐漸懈怠了;而且還有已經畢業的師長傳遞給他們“工作中用不到太多的專業知識,人際交往更重要”的很不負責任很片面的負面信息,導致在校大學生輕視專業學習,而將更多的精力轉向社會兼職以提前獲取更多的社會經驗。
3.主體因素
導致目前大學生學習倦怠現象縱然有多種復雜的原因,大學生剛步入成人階段,心智不太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產生不良情緒和消極心態。從眾心理現象普遍,看到別人不學習自己也不學習;看到別人平時不學習,考前突擊或者考場作弊,最后考得比自己還好,產生心理失衡,卻不能正確調整心態而是效仿別人放棄學習。智能手機、電腦、網絡等,如同雙刃劍,在給學生提供學業幫助外還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其中消極影響要高于對學習的幫助,大多數學生由于自制力不夠,玩手機、玩游戲變得沒有節制,最后沉迷其中。大學生學習倦怠主體因素還有盲目填報志愿后的專業興趣缺乏、性格缺陷導致的人際關系失調、家境貧困導致的自卑自棄等,這些因素會造成學生內心的苦悶,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就會形成不良悲觀情緒和巨大的思想壓力,從而失去信心,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從而產生一系列退縮和逃避行為。
三、結語
大學校園應該是一群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學習和生活的場所,但消極的價值觀念、不良情緒、過度的壓力和焦慮,影響了學生的精神面貌,課堂上萎靡不振,課外的厭煩敷衍代替了對知識的渴求。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機不明、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不足等現象。從筆者的體會來看,大學生學業倦怠水平有日趨嚴重的趨勢,這種現象應該引起社會、學校、教師等各相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學習倦怠原因和對策研究刻不容緩。大學生學業倦怠原因多而復雜,具體到某一個學生會是某幾種因素的綜合。總的來說,大學生學業倦怠不僅僅與大學生自身有關,還與社會、學校、教師、家庭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想改變大學生學業倦怠現狀,重新激發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熱情,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 璇.我國大學生學習倦怠研究現狀[J].中國電力教育,2011(8):162-163.
[2]郭彩琴,肖海雁.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4):93-94.
[3]張耀庭.新時期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析[J].理論觀察,2015(1):136-137.
[4]劉雯婷.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社會心理科學,2014(2):59-63.
[5]周國莉.大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研究[J].天中學刊,2009,24(1):138-140.
[6]劉 晶.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其應對策略[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013, 31(1):9-12.
[7]馬憶萌.大學生學習倦怠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7(5):33.
[8]凌 霞.高校大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 2012(9):97-98.
[9]徐 慧.大學生學習倦怠原因分析及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 2010, 12(3):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