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彬
摘 要:新課改理念在各教育階段的不斷滲透,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師需要從知識傳授者角色轉變為教學引導者,讓學生能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情境下進行有效的學習,使英語學習效果得到優化,同時帶動課堂氣氛。文章就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的應用措施作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一、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
強大的信心是學生在學習英語道路上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中學英語教學,既需要培養學生良好英語溝通能力,又需要幫助學生樹立強大的信心,磨煉學生的意志。當代學生,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較差,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會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據于此,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并結合當前的資源,使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得到增強。
學生缺乏英語學習信心,會導致學生在日常的英語學習生活中產生語言焦慮以及考試焦慮,這些焦慮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和分析自我,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和可取之處進行了解,并據此制訂一個能滿足自身發展的目標,合理調整期望值,讓不同的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相應的發展。比如,在進行SEFC Book1A Unit 4 “Reading The Rescue”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時,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樣一類問題“Talking abou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List some natural disasters”。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融入自身的真實情感,且這些話題的討論都是來自于學生生活,學生在討論的時候也就能較為輕易地進行交談,這樣一來,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以及積極性均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有較大幫助。
二、使英語教學形式得到豐富
良好的學習動機能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能將其學習動機表現出來。一部分學生有著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這就說明其有著較強的學習動機,反之則說明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正確的了解,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學習動機可以說是決定學生學習成敗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來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激發;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方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英語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
比如,在進行SEFC Unit 5 “The Silver Screen”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為了能讓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相應的角色以及影片有直觀的了解,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就應該借助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現文中所提到的相關影片,讓學生在情感因素的啟發下,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另外,教師也可以將文中所提到的“be meant to do sth”“mean what one says”“mean much to sb”等常見搭配通過微課向學生來進行講解,這對學生的英語預習、學習以及復習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起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教學環境中,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教師要注重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學生積極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要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感情的增進,又能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比如,教師可以經常使用“Great!”“Well done”等這樣一類簡單但是具有較強激勵效果的語言。另外,教師在進行作業批改的時候,要注意養成良好的評價習慣,因為這是學生與教師在課后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作業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的時候,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點,積極采用激勵的評價語,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應用情感因素,能使教學形式得到豐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進而使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何志林.關于情感因素與中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書文摘,2016(29):334.
[2]趙喜兵.情感因素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