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英杰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全面推進和應用,借助多媒體技術對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良或革新的方式越來越多。其中“微課”就成為數學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件強效“兵器”。如果數學教師對數學微課有較強把握,那么必定會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微課;應用
對微課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以求能助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借助“新教學技術”的東風,在成為優師、名師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順暢!
如何較好地將“微課技術”運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呢?
一、克服畏難情緒
在多媒體技術大舉進入課堂教學的時代背景下,有些教師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持有抵拒心理。這是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會干擾教師已經固化的教學常規思路,讓教師做出適應技術需求的改變并非立即可成。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輔助技術的不適應感,是其抵拒此項技術的主要原因。因為抵拒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所以別說親自制作,就算是“用別人的”也感覺不自在,不適應。數學教師如果不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制微課的進程中,那么就無法深刻把握微課的基本特別和使用功效,最終也無法將微課得心應手地應用于課堂教學。
二、了解微課的主要特點
1.教學時間短
一段優質的微課視頻,短則五分鐘,長則不超過十分鐘。這個時間長度,恰好符合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關注時長”,如果不足五分鐘,學生很關注,但內容不會深透。如果超過十分鐘,內容會多一些,但會超過學生注意力關注的時長,你內容再好,學生容易厭倦。微課視頻的這種播放學時長,很適合“數學例題”的講解教學,因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例題的教學時長通常會控制在這個時間段。
2.教學主題強
整節數學大課堂,環節較多,內容當然也是很多的,多易生雜亂感覺,主題感不強。學生思維雜亂無章,很是疲勞。微課視頻則內容相對較少,主題非常單一,無非一個微課就是要解決一個主題。這種單一化的主題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認識來說,會感覺更鮮明,無論是學生理解或是記憶,效果都會更加顯著。
3.資源容量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最厭煩的事是“教師講得多”。教師大講特講,即是滿堂灌的教學舊式,老師總認為多講才好,但對于學生來說多講是害,他們接受不了大水漫灌的一通大講。所以說很少有青苗能旱死,但澇死是極有可能的。微課視頻的教學資源含量很小,一題一議,一式一講,把教學內容的“大水”變成“細流”。依靠細水長流,更容易讓學生得到知識的滋養。
4.生動情景化
因為微課視頻可以錄制課堂之外的資源,所以其內容就會更加生動有趣。比如教學測量旗桿的高度,在課堂上是無法讓學生進行實地測量的,但是微課則可以事先到廣場上錄制測量旗桿高度的視頻,還原實地情景下數學知識的操作應用過程,然后把這種實景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可立即引學生進入數學知識應用的生活情景,非常生動有趣。生動的情景化視頻,讓學生“不出教室,也能知天下”。
三、微課與教學環節的對接思路
1.引入環節對接情景類微課
所謂情景類微課,就是指能反應數學規律,然后引導學生追尋規律背后成因的有情有景的微課視頻。這種視頻以生動的情景為基礎,根據教學任務和數學知識的規律制成,暗含數學知識于生活中,在新課教學的引入環節導入這種微課視頻,可以輕松地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投身于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中。啟發類微課視頻在引入環節播放應該是“鐵律”。
2.討論環節對接啟發類微課
啟發類微課是教師依據生動的數學實例制成,能從易到難、從特殊到一般地引領學生思維從淺層向高端進取,引領學生把“現象”歸納為“規律”,具有明顯的引領和啟發作用,能讓討論過程中的學生統一認識、達成共識、升華知識、形成方法。在學生進行課堂教學討論這一教學環節之后,借“意見尚不能統一”的借口,對接啟發類微課,可以快速引領學生互補長短,達成知識共識,有效提高討論效率。
3.練習環節對接應用類微課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需要服務于生活需要,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最高境界。學生在掌握了必要的數學知識時,教師有帶領學生體會數學應用的職責,此環節即練習時段。學生練習數學知識,起初一定不會得心應手,不知所用也是常常發生的現象。所以這時對接應用類微課恰是及時。應用類微課不應該只限制于“生活應用”,除了生活實際應用之外,其他“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求作一種答案”等等這些純數學問題也應該納入應用,所以說應用微課既可以是生活情景中應用數學的視頻,也可以是解決一切難題的分析視頻。總之,讓學生通過觀看應用類微課,提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行。
總之,微課已來,初中數學教師切不可回避微課?;乇芊吹谷菀妆晃⒄n淹沒,唯有積極面對,才能乘微課之風,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洋面上,乘風破浪,勇往前行!
編輯 溫雪蓮